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兰州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封面

作者:吴晓军

页数:54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347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卷本书主要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兰州地区的历史。本书分“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拨乱反正与历史转折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几个阶段,考察了兰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族团结、生态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作者认为,兰州市以恢宏的气势、巨大的成就、默默的奉献、深远的影响而铭刻青史。兰州对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国防安全、人民福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简介

田澍,1964年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西北师大中亚研究院院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史学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会长,甘肃省史志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教学名师等。主要从事明清史、丝绸之路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十余项。相关成果多次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吴晓军,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教授,全省党校系统第一层次名师,原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受聘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共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甘肃省“三五”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被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授予“师德标兵”。出版近现代史专著多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摘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课题和横向课题10余项。共7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目录

章 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时期(1949年8月-1953年)
节 兰州城市新生和人民解放
一、千年古城迎来新生
二、兰州地区军事机关的建立
三、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
一、兰州城郊和皋兰县的土地改革
二、镇压反革命和取缔反动会道门
三、“三反”“五反”运动
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节 恢复国民经济
一、兰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
二、建立公有制经济
三、稳定金融物价
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新中国兰州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
六、兰州国民经济建设的起步
第四节 树立社会新风尚
一、破除封建陋习
二、民族团结和宗教革新
三、宣传贯彻新《婚姻法》
四、推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变革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953-1956年)
节 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实行粮食供给统购统销
第二节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确定
一、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
三、规划的审查批准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兰州工业城市建设
一、“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在兰州的布局和建设
三、上海迁兰企业
四、兰州建成新兴工业城市
第四节 新中国兰州城乡事业的初步发展
一、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二、文化艺术开始繁荣
三、科技卫生事业得到重视
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确立西北交通枢纽地位
二、建成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基地
三、南北两山的初步绿化与植树造林
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兰州建设的关怀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探索前进
一、市委、人大重要会议和工作部署
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三、“”和人民公社化
四、“四清”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节 全面调整与战胜经济困难
一、三年困难时期的城乡居民生活
二、西北局兰州会议
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面调整
四、三线建设的起源
第四节 社会文化事业建设
一、抗灾减灾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三、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四、科学技术形成特色
五、医疗卫生和尝试计划生育
六、民族团结和宗教革新
第四章 “”时期(1966-1976年)
节 “”的源起
一、“”初期的兰州
二、“”运动与大串联
第二节 “动乱”加剧和革命委员会成立
一、全面夺权与的瘫痪
二、省、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三、极左思潮在兰州地区的发展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第三节 “”中的工农业生产和三线建设
一、“农业学大寨”和农田基本建设
二、在兰企业的“工业学大庆”
三、“三线”建设的成就
第四节 “”中的文化社会事业
一、国民教育严重受挫
二、文化事业遭受浩劫
三、文溯阁《四库全书》迁兰
四、科学技术艰难发展
五、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
六、城市道路桥梁建设
七、备战和民兵组织建设
第五节 “”的结束
一、纠“左”批右之争
二、兰州铁路局整顿和“反击右倾翻案风”
三、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
第五章 拨乱反正与历史转折时期(1976-1978年)
节 拨乱反正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一、肃清“四人帮”的影响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三、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一、工农业生产的初步恢复与发展
二、生态环境初步治理
第三节 教育文化科技事业的拨乱反正
一、教育工作的恢复
二、文化艺术事业获得新生
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1979-1992年)
节 确立改革开放路线
一、实现兰州市工作重点转移
二、继续落实政策
三、机构调整和城市管理
四、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兰州建设的关怀
第二节 探索和改革城乡经营体制
一、划分“作业组”和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二、扶持养殖专业户
三、农村政社分设改革全面启动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五、兰州城市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第三节 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经济社会
一、“两西”建设和早期扶贫开发
二、引大入秦工程的缓建与再建
三、南北两山绿化和种树种草
四、环境污染的初步治理
五、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
第四节 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
一、社会科学研究形成特色
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教育改革扬帆起步
四、医疗卫生造福民众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兰州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