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苏州通史:8:1949-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封面

作者:王国平总主编

页数:363页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72251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苏州通史》是苏州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的吴地史书,从先秦开始至今,上下跨越一万年,拥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堪称苏州的第一部“史记”。《苏州通史》第一卷至第十四卷,共十四卷,黑白印; 第十五卷、第十六卷为《图录》。

目录

引言第一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4月—1956年8月)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对旧政权的接管 二、中共及群团各级组织的建立和整顿 三、剿匪肃特 四、取缔反动会道门 五、土地改革 六、镇压反革命运动 七、“三反”“五反”运动 八、企业和社会的民主改革 第二节 地方经济的恢复 一、接管官僚资本企业 二、恢复农业生产 三、扶持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一、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动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开展 四、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四节 “一五”期间的经济和政治 一、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二、“一五”期间的其他经济活动及成就 三、民主建政工作 四、审干、肃反运动的开展第二章 全面探索的十年(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一节 “二五”建设的开局和“左”倾失误的发生10l 一、“二五”计划的编制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具体表现 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城市人民公社的尝试 四、对“左”倾失误的局部纠正与反复 第三节 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一、工业经济的调整和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兴起 二、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三、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四、其他领域的调整 五、调整的主要成效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一、农村“四清”运动 二、城市“五反”运动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卜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形成 一、“文化大革命”蔓延苏州 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三、苏州市“一·二六”夺权和各县夺权 四、苏州地区的武斗 第二节 革委会的建立和“斗、批、改”运动 一、各级革委会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初步稳定 二、“革命大批判”和“清理阶级队伍” 三、“一打三反”和深挖“五一六”运动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城镇居民下放农村 五、“五七干校”的成立和干部下放 第三节 极左思潮的纠正与反复 一、对极左思潮的初步抵制与抗争 二、清查林彪集团在苏州的活动 三、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有限调整 四、“批林批孔”和混乱局面的再度出现 第四节 整顿方针的贯彻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1975年的短暂整顿 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苏州经济 一、经济建设的艰难发展 二、社队企业的大发展第四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年11月—1978年12月) 第一节 思想政治上初步拨乱反正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的斗争 二、落实政策和冤假错案的初步平反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二、农业生产稳步前进 三、社队企业加快发展第五章 社会变迁 第一节 宗教信仰的变化 一、宗教民主改革与宗教活动的变化 二、岁时节令与民间信仰的流变 第二节 肃清不良风气和户籍管理制度的确立 一、禁娼、肃毒、禁赌 二、户籍管理的加强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救助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救助 第四节 民众生活的变化 一、《婚姻法》的宣传与贯彻 二、民众日常生活的变化第六章 文教、卫生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文教事业的改造和发展 一、文教事业的改造与初步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教事业 三、文教事业的拨乱反正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园林的保护和开放 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整理和改造 二、园林的保护和开放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农业工具革新和机械化 二、工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运用 三、科技普及和研究工作 第四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地方流行性疾病的防治 二、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结语附录 一、苏州历史大事年表(1949—1978) 二、苏州行政区划沿革(1949—1978)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苏州通史:8:1949-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