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木心
页数:264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26695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以所罗门的名义……”
木心诗集《伪所罗门书》,依据木心晚年定稿,第一辑收入《汗斯酒店》《窥视和劫掠》《第六年呀》等,第二辑收入《小神殿》《快乐的伤兵》《那末玫瑰是一个例外》等,第三辑收入《夜糖》《屠格涅夫》《我的农事诗》等,四五六七辑分别收入《贝壳放逐法》《北方的浓雾》《战争第一夜》《山茱萸农场》等,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
木心说,将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结为“诗”句,从魔毯上挥洒下来,岂非更其乐得什么似的。是谓“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拟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本书特色
【图书版次以实际收到为准】★ 不期然而然的木心个人成长史,一个抒情诗人的史诗木心诗集《伪所罗门书》,依据木心晚年定稿,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木心说,将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结为诗句,从魔毯上挥洒下来,岂非更其乐得什么似的。是谓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陌生、麻木的景物边,在成千上万种气味、色彩和无聊的小事中,木心一幕一幕捕捉着文学的想象,艺术的真实。诗集由七辑组成,蕴涵深刻,风格百变,一如木心的绘画品格。作者随意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移步换景地营造出应接不暇的文化意象。★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装木心手写文章,就像手工一样,看上去一气呵成,其实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来的。甚至从1986年《散文一集》在台北出版,这是木心开山之作,到2006年新编为《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首亮相,也还在推敲字句。从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国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汇齐15种文字著作(含讲稿《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一字一句,悉从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陈丹青听课笔记),素雅设计,由设计师陆智昌担纲,均首次布面精装。
目录
【一辑】
汗斯酒店 / 窥视和劫掠 / 第六年呀 / 诸圣瞻礼节 / 荷兰画派 / 汗斯??奥特逊 / 老梨树
【二辑】
艾伦 / 小神殿 / 黎巴嫩 / 匈牙利 / 快乐的伤兵 / 尼罗河 / 开罗 / 那末玫瑰是一个例外 / 福迦拉什城堡的夜猎 / 入埃及记
【三辑】
锦绣前程 / 夜糖 / 预约 / 沙萨 / 两种职业 / 莫斯科之北 / 屠格涅夫 / 雪橇事件之后 / 在保加利亚 / 兹城??勒城 / 我的农事诗
【四辑】
贝壳放逐法 / 生日 / 黑海 / 普里茨道院 / 沙漠之德 / 两种职业 / 欧鳊 / 巫女 /海 /望着苏门答腊海岸 / 两瓶敏托夫卡 / 威尔斯口音 / 大回忆 / 吉普赛学者
【五辑】
夏疰 / 与米什莱谈海 / 两月天堂 / 哈巴谷书考 / 北方的浓雾 / 卖艺的背教者 / 梅德捷斯村 / 奥温先生那边 / 六百万马克
【六辑】
战争第一夜 / 《1914》 / 波兰晚餐 / 华沙四日 / OK / Captain / 锡耶纳 / 中尉的祈祷 / 生命 / 斯维纳蒙台 / 白阑干 / 柏林留言
【七辑】
《田野报》的读者 / 立陶宛公使馆 / 瑞士 / 偌大的花圈 / 赛拉比吉号 / 西班牙的蔼列斯 / 绿河口 / SOFIA / 罗马无假期 / 伦敦 / RENAISSANCE / BULGARIA / 《厨房史》的读者 / 储蓄俱乐部会员 / 丹??伯克小馆 / 都灵 / 山茱萸农场
【附录】
节选
◎ 陈丹青《我的师尊木心先生》选摘
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陈述必须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文学的人。当此向大家介绍先生,我实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样精确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说在座的朋友中没有一位读过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单凭一篇文章认识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者;然而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第一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我们会看见,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点无有,前者所无有的,请在木心先生书中见——我所谓的“有”与“无有”,是指什么呢?
这一层意思,在诸位阅读木心之前,在诸位获得各自的心得——或没有心得——之前,我应该缄默……
◎ 精彩书摘
木心《引》——
以所罗门的名义,而留传的箴言和诗篇,想来都是假借的。乔托、但丁、培根、麦尔维尔、马克·吐温,相继追索了所罗门,于是愈加迷离惝恍,难为举证。最后令人羡慕的是他有一条魔毯,坐着飞来飞去——比之箴言和诗篇,那当然是魔毯好,如果将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结为“诗”句,从魔毯上挥洒下来,岂非更其乐得什么似的。 2005年 纽约 【汗斯酒店】 我又登鞍上程
已经快傍晚了
马匹跑过很多路
我还想子夜时分
去叩老狄德里希的门
眼看黄昏渐渐临近
六月的热风迎面吹来
天边有些闪电
野草的气息流荡
篱落间透出金银花的芳馨
叶丛下飞着成群的细蠛蠓
可奈我头顶穹隆的东南方
天鹅宫星座发射神圣豪芒
终于我望见盖哈杜斯的田庄
策骑转往树林后的大道旁
通知酒店里的汗斯·奥特逊
央他明天差个人进趟城
为我用小车取回汉堡的箱子
这桩最近要了却的心事
只消敲一下窗扉就可说定的
萤火虫惹我眼花缭乱
教堂巨大的黑影使马儿吃惊
墓地的蛩声低抑而繁密
生者死者都在安眠
到了酒店前的池塘边
有那种灯光冲破雾气照来
土提琴和木笛合奏清晰可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