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级商业银行管理学

封面

作者:梁万泉,王苹编著

页数:224页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38312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安排共分为十章, 系统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详细介绍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资本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同时根据金融专硕的教学要求, 加上银行营销内容。本书的特点是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理论, 同时针对中国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编写, 每章都配有案例和热点思考问题, 适合专业硕士的学习和思考。

作者简介

梁万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银行业务、资本市场和信用管理。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路径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第三节 四大国有银行经营业绩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环境
第三节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第四节 存款保险制度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第一节 负债业务概述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走势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问题研究
第五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
第四章 现金资产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第二节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第三节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计算及改革
第五章 商业银行企业贷款业务
第一节 贷款业务概述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风险
第三节 绿色信贷在中国的实践
第四节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概述
第二节 个人信用评价技术
第七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第一节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与功能
第二节 中美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第三节 中国主要发行的债券和商业银行可投资的债券
第四节 工商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概述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与资本监管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第九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五节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第十章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营销概述
第二节 中国直销银行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节选

中级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路径
一、银行业的诞生
商业银行是指主要发放周转性工商业贷款,享有垄断创造活期存款的特权,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从事日趋多样化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早期银行产生于14~15世纪的欧洲,近代银行业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金币兑换业和金匠业演变而来。在西方,银行一词始于意大利语Banco,意为长凳、椅子。英文译为Bank,原意是指存放钱财的柜子,后来泛指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公立银行,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开始。
在中国,之所以将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机构称为“银行”,与中国过去长期用白银充当货币有关。中国是铸造货币较早的国家,铸币的材料有黄金、白银,也有铜和铁,但一向以黄金为上币。自唐朝起,黄金和白银在价值上虽然有贵贱之分,但在币制上地位大致相当。宋朝以后,白银在币制上已占据优势,此后的上千年中,白银一直是中国通用的货币材料。因此,在中国,“银”字往往代表着货币。中国历代的货币经营业和信用机关,也多以“银”字为名,如银炉、银店、银号、银铺等。“行”在中国泛指一种职业(如通常所说的“各行各业”),也有用作“商号”之意。因此“银行”一词就字面而言,是指办理银钱业务的行业。后来,由于信用业务的发展,人们便把经营货币,办理存贷、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业务的新式信用机构称为“银行”。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始于1845年,英国人在中国开办了第一家新式银行丽如银行,1848年改为东方银行。1897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官商合办户部银行,后来在1908改为大清银行,1912改为中国银行。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了四大家族把持的银行和小四行、南三行、北四行等。
二、中国商业银行产业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又行使商业银行的职能,所以很长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中国当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历几次大的变革和发展。
新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恢复四大专业银行,开始改革探索。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3年9月,国务院宣布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3年9月,开办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至此,四大专业银行全部恢复,分别从事工商业、农业、基建和外汇等信贷业务。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交通银行的恢复,中国还建立了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已倒闭)、中国民生银行等。从那时起,这些银行的业务开始交叉,“工商银行下乡,农业银行进城、建设银行脱土,中国银行上岸”,专业银行也开始从事各种信贷业务,没有了明确的划分和禁止。
第二阶段(1993—2003年)提出商业银行概念,开始了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改革。1994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即把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剥离出来,使四大国有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包袱的存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银行业净资产为负值,不良贷款率达到20%~30%,因此,在1998年发行2 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家银行的资本金,在1999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了全国银行体系中约80%左右的信贷资金,承担了全社会60%以上的存贷业务,但其治理机制及业务经营还远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1999年分别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使国有商业银行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进行转变。
第三阶段(2003至今)股份制改造。进入21世纪后,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止,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银行业承诺五年后全面对外开放。面临外资银行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加快了脚步。目的是使中国的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目标就是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发行次级债,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注资、引入外国的战略投资者等改革措施,促使商业银行上市。其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2005年在香港的联交所上市,2006年工商银行、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四大国有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任务。截至2020年,中国在A股上市银行已经达到36家。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陆续上市融资,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也登上了中国股票市场。
三、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位置。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从2007年年末的541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年末的230万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7%,远超同期GDP的增速,占GDP的比重从200%提高到300%。广义货币M2(现金加存款)余额也从2007年年末的403万亿元上升到2016年年末的155万亿元,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16%,占GDP的比重从149%提高到200%。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56%增加至2016年的835%,比2016年美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出105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3225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3168万亿元,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增加013个百分点;负债总额21482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297万亿元,增长1604%,增速同比增加097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3729%,比上年年末下降192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分别比上年年末提高016和078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与上年年末持平。
截至2015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 37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68家信托公司、2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7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12家消费金融公司、1 31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 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
从图1-1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162%,152%。 图1-12021年3月中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亿元)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年报。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级商业银行管理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