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燕
页数:157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81843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括:导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等。
目录
第一节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第一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反思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第三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第一节缺乏统一认识
第二节当前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师资力量的缺失
第四节 构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思考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可能性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价值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教育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教育
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和路径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探索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冲击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和国家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重任。
本书围绕着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文化学的能理论,对传统文行客观性的结构梳理和系统能分析,在对传统文化作全局性把握的基础上筛选出若干适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需求的优秀文化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的初步设想。《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教育创新》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和路径做了阐述。
节选
第一章导论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后,在中国从未停止过与本土文化的传统文化融合,“为什么融合”与“怎样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和难点,对“为什么融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也较为清晰,但“怎样融合”一直是学界不断探索却未解决的问题。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二级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致力于积极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融合。但根据现有研究来看,同样呈现重“为什么”,轻“怎么样”的特点。然而,理论发展的不仅在于阐述问题,更在于解决问题。该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一批较为丰富的成果,梳理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了解现状与不足,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第一节研究现状
关于研究现状,已有论者就其论域、存在的问题做结,认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大领域,认为研究的广度深度不均衡,研究宽泛而质量不高,学科立场与研究方法匮乏。厘清关系是研一步深入的前提,“关系”研究是目前该研究方向的主要集中区。由于属于年轻的研究方向,研究者首先致力于界定二者关系,普遍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资源借鉴意义;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另一研究领域,该领域研究成果相对于“关系”研究显著减少。另有论者认为,研究成果层次并未随数量增加而有所提升,所出成果刊发于普通期刊多,核心期刊少;研究主力军集中于高校;应用领域研究范围狭窄,主要集中于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继承上,且偏向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少且价值不高。这些结论还不能涵盖实践领域、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为一步反映“为什么”“怎么样”的研究现状,有必要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应然与必然、关系、实践的路径及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个方面结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
一、“融合”研究的应然与必然
“融合”应然与必然的研究属于“关系”研究范畴,但是作为二者相交的相互价值对于新研究方向尤为重要。二者融合的应然与必然通过其必要性表现出来。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传统文化现状的必然要求。第二,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把具有中国国情性质的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载体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第四,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需要。如曲江滨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一文中,论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
化对保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融
合必然性研究来看,研究文献基本都是集中于对二者在时代要求与现实需求的条件下优缺
点的互补及运用的必要性夫,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层面提出吸纳传统文
化的必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推动理论不结、探索和创新,
目前大部分研究理论仅仅停留于浅层论述,没有深入理论的深层结构,缺乏以哲学理论为
基础的融合研究。
二、“关系”研究“粗中有精”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呈现如下四大特点: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二者是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层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就把二者都纳入到文化范围内,而传统文化范围宽于
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也远比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传统文化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是思想教育力的沉淀。两种观点无论是文化范围还是效力上都反映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从辩证关系上佐证二者融合的必然。
(2)传统文化自身的当代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契合。传统文化贡献于社会主
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民族特
质生活气息浓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借鉴资源。
(3)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主要从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理想信
念、思想道德建设、人生价值等几方面来看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如有人提倡把传统文化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把具有重道德实践特点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力。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具有乐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特点,有益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意义。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研究主要集中于儒家文化,而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涉及较少,且文献呈现低重复状态。但是除了宏观上对资源意义阐述之外,有论者已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论述,如有人从《论语》经典中探讨了“德”的主体设置、秉性与行为不同和治民与化民的区别,论述了“德”对于今天道德建设的意义。(4)通过论述二者关系研究是该方向研究的集中区域,除去重复、低的粗糙研究,
也不乏、深刻定位二者关系的“精品”研究。学界一致肯定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当代价值,具有资源借鉴意义,其当代价值的认识也明确,但是借鉴方法与内容整合研究存在一大批重复空泛的现象,不仅无助于指导意义的理论生成,也无助于实践意义理论的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