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聘元著
页数:119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001952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被认为没有创建什么重要思想,实际上,中世纪作为古希腊罗马和近现代的中间环节,不仅是社会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也是思想目前重要的一段历程。近代哲学思想与中世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论是继承或是反叛。
本书以近80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波纳文德、邓?司各脱、奥康等人的思想。本书在关注学术性的同时,也注重可读性,文字晓畅易懂,因而本书不仅可为专业读者所用,也适合非哲学专业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文聘元,1992年、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作家出版社,1997年《西方哲学》(四卷),香港明窗出版社,2003年《话说西方》(十二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三重精彩——笛卡尔的人生、著作与思想》,商务印书馆,2016年《地中海战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中专院校师生本书从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开始,系统地介绍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主要是哲学家——的思想,不但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邓??司各脱、奥康等大家的思想,也包括相对而言不太知名但具重要性的一些思想家,如教父大巴希尔、伪名丹尼斯、苏亚雷等的思想,此外还包括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里、马西利奥,以及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思想,共约40人。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重视背景介绍,包括时代背景与个人生活背景,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与时代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了解清楚这个对于了解其思想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样的背景往往比较有趣味,可以减少纯粹分析思想所产生的晦涩,且会增加可读性。二是文笔比较通畅。哲学思想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中世纪的思想更是以枯燥与晦涩闻名,因此缺乏可读性。本书力图避免这个缺点,以通畅的文笔、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思想家们的人生与思想,以使读者们更好地理解之,同样将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三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思想家们的思想一般而言都是相当丰富的,本书没有全面但大而化之地讲述这些思想,而是抓住重点,并且比较深入地分析这些重点的思想,使作品不但有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
目录
上卷:
前言
第一章 中世纪哲学导论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一:历史大背景
第一节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第二节 中世纪的来临
第三节 中世纪的结束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二:犹太人简史
第一节 以色列入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 “犹太人”的起源
第三节 混乱时代
第四节 帝国时代
第四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三:基督教简史
第一节 耶稣传
第二节 保罗传
第三节 基督教的诞生
第四节 苦难与胜利
第五节 十字架下的罪恶
第六节 基督教后事之一:第一次大分裂
第七节 基督教后事之二:第二次大分裂
第五章 中世纪哲学的三大先声
第一节 柏拉图的神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神学
第三节 新柏拉图主义的神学
第六章 中世纪哲学的雏形:教父时期
第一节 早期的希腊教父
第二节 第一位拉丁教父德尔图良
第三节 异端教父奥利金
第四节 尼撒的格里哥利
第五节 大巴希尔与《创世六日》
……
第七章 奥古斯丁的一生
第八章 奥古斯丁的思想
第九章 伪名丹尼斯
第十章 波埃修
第十一章 爱留根纳
第十二章 走向经院哲学
第十三章 安瑟尔谟与经院哲学的兴起
第十四章 走向鼎盛前的经院哲学
第十五章 伊斯兰哲学与犹太哲学
第十六章 走进十三世纪:大学、修会与思潮
第十七章 “六翼天使博士”波纳文德
下卷:
第十八章 圣人哲学家
第一节 大阿尔伯特及其思想
第二节 “圣师”托马斯·阿奎那
第三节 基督教哲学的最高权威
第十九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
第一节 哲学乃神学之婢女
第二节 理性与信仰
第三节 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对人的基本认识
第五节 上帝何以存在
第六节 论上帝本身
第七节 上帝如何创造万物
第八节 人的灵魂与肉体
第九节 论知识
第十节 论道德与幸福
第十一节 论政治、政体与法律
第二十章 托马斯·阿奎那和邓·司各脱之间的三哲人
第一节 “悲惨博士”罗吉尔·培根
第二节 罗马的吉尔兹
第三节 关于教皇的权威
第四节 “庄严博士”根特的亨利
第二十一章 “精微博士”邓·司各脱
第一节 短暂、多谜而光辉的一生
第二节 论知识与存在
第三节 以“存在”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知识
第四节 同一性
第五节 如何认识个体之物
第六节 对上帝及其存在的认识与证明
第七节 论灵魂与自由意志
第八节 论善与恶
……
第二十二章 没落的世纪与没落世纪的第一个哲学家
第二十三章 奥康——中世纪哲学的“掘墓者”
第二十四章 奥特库尔的尼古拉
第二十五章 帕多瓦的马西利奥
第二十六章 库萨的尼古拉
第二十七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科学思想家
第二十八章 布鲁诺及其思想
第二十九章 三位政治哲学家
第三十章 中世纪最后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苏亚雷
尾声
后记
节选
《中世纪思想史(上卷)》: 在以斯拉带领下,犹太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重申耶路撒冷圣殿是耶和华唯一的圣所;要大家严守安息日,星期天无论如何不要干活;禁止高利贷;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维护犹太血统的纯洁性。这项法规现在来看颇为不人道,它不但要求犹太人不与异族通婚,还要求那些已经娶了异族妻子的人将她们赶回娘家。 但许多人不愿这样做,便被赶出了耶路撒冷,流落各地,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犹太人的精英,例如贵族和祭司。 尼赫迈亚虽然修好了耶路撒冷的城墙:然而一圈小小的城墙毕竟挽救不了一个大大的帝国。波斯帝国还是被消灭了,消灭它的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是在公元前333年左右攻人亚洲的,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当时犹太人的首都耶路撒冷也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不过当亚历山大大帝进攻时,耶路撒冷并没有进行抵抗,所以大帝也就没有为难城市。后来甚至有人说大帝曾亲诣耶路撒冷,与犹太大祭司长对话。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但他的帝国亦空前地短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去世。英年早逝后,其帝国土崩瓦解,后来经过“继业者之战”,分成了三大部分:以非洲的埃及为中心的托勒密王朝、以安条克(又译为安提阿)为都城的占帝国原亚洲庞大领土的塞琉西王朝(或称塞琉古王朝)、马其顿本土。 那么耶路撒冷归谁了呢?一开始谁也没归,它沦为了塞琉古和托勒密竞相争夺的肥肉。但最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胜利了,吞并了耶路撒冷。 吞并耶路撒冷后,托勒密将大批犹太人驱逐出去,赶到了埃及。不过没有把他们当奴隶使唤,而是特别划出了一块地区,让他们有自己单独的家园。 从这时,或者更早时起,犹太人开始流落异乡,先在小亚细亚,后来更到了非洲和欧洲、到了整个地中海周围从埃及到希腊的每一座大城市中。他们在这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社区,同时大部分人顽固地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习俗与宗教信仰,开始了犹太人的另一种历史。 也就是在这些新家乡,特别是在希腊人的城市里,他们开始学习希腊人的优秀的语言、文化与哲学,这大大地提升了犹太人的精神境界,对他们把自己原始的犹太教升格为系统的、理论化的宗教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之中属于新柏拉图主义的斐洛贡献尤其巨大。 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接受希腊人的文明成果对于犹太社会虽然有用,但同时也伤害了犹太人古老而优良的习俗。 我们知道,希腊人诚然优秀,但它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奴隶制文明。还有,希腊人爱看戏、爱搞运动,还举办奥林匹克竞技会,这些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受的东西,当犹太人接受到这些后,立即产生了分化,那些上层人物,像祭司和阔佬们,急不可待地投入了这些享乐之中。 与此同时,广大的普通犹太人对希腊人这些奢侈浪费之风十分痛恨,决心起来捍卫祖先的信仰,具体方法就是建立犹太人会,这对犹太人此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犹太人会的成员们在每周固定的时候聚集到一起,学习摩西律法、互相劝勉、诚心向主祷告,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财产匀出来救助更贫苦的同胞。 这个犹太人会一兴起就显示了巨大的力量,逐渐代替了原有的祭司制,并成为后来基督教会的萌芽。这是后话了。 至于犹太人的祖居之地巴勒斯坦,我们前面说过,这时候属于托勒密王朝。到公元前198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塞琉古王朝,它这时的皇帝叫安条古三世,从托勒密那里夺得了巴勒斯坦。 这个安条古三世本来是相当强大的君主,可惜运气不好,当他崛起时,一个更强大的帝国也崛起了。 这就是罗马帝国。 两个帝国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结果安条古三世被击败,被迫向罗马支付巨额赔款。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安条古三世的钱自然是从他治下的老百姓身上来。他便开始更残酷地剥削了,甚至亲自率军向那些有钱的神庙攻去,把那里用来供神的金器银器都拿来赔给罗马人。 这当然遭到了虔诚的各教信徒们的激烈反抗,当安条古三世去劫一座波斯人的神庙时遭到了报应,丢掉了脑袋。他的儿子,称安条古四世,并不吸取乃父的教训,仍旧大肆劫掠。他所劫的对象之一就是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殿——这只是犹太人可悲的圣殿遭受的无数次劫难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