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治东著
页数:257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321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资本逻辑视域探讨技术正义问题的创新性如下:一是把以往政治学等视角看待技术正义问题纳入政治经济学视角,使技术与正义之间的关系从外在性关系纳入内在性关系;二是将技术本性与资本逻辑进行同构研究,呈现技术参与资本构建最终形成技术资本的过程;三是为具体技术正义问题构建理论分析体系和工具,为技术正义的合理性解释确立学理依据;四是对具体技术正义问题进行探讨,使一般技术正义问题找到具体技术的着眼点。因此,资本逻辑视域下的技术正义问题研究要回答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其一,技术是如何具有资本逻辑的,换言之,技术是如何变成技术资本的?其二,资本逻辑与技术本性是如何具有同构性的?其三,资本逻辑下的技术正义如何可能?也就是,具有资本逻辑的技术是如何撬动正义的?其四,如何按照以上分析模式对现实技术正义问题进行合理性解释?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对技术正义理论本身的探讨,追问技术正义何以可能,按照理论逻辑的反身性,就是技术的内核正义问题;下篇是对具体技术正义问题的分析,追问技术正义以何可能,就是技术与正义关系问题,是技术的外核正义问题。
作者简介
王治东,女,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指委研究生分教指委委员、《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相关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红旗文稿》《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学习强国、求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或篇目辑览;曾出版《技术的人性本质探究——马克思生存论的视角、思路与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技术化生存与私人生存空间——高技术应用对隐私影响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本逻辑视域下的技术正义”(批准号:15BZX034)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20余项;曾获得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名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育才奖、桑麻奖教金等荣誉,担任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对技术正义理论本身的探讨,追问技术正义何以可能,按照理论逻辑的反身性,就是技术的内核正义问题;下篇是对具体技术正义问题的分析,追问技术正义以何可能,就是技术与正义关系问题,是技术的外核正义问题。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视域开启:资本与资本逻辑批判
第一节 资本逻辑研究的多重语境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路径
第三节 物化理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技术追问:技术的价值负载与正义寻求
第一节 关于技术的哲学追问
第二节 技术的复杂性
第三节 技术的追问与正义性寻求
第三章 理论分殊:从一般正义到技术正义
第一节 一般正义论及其正义原则
第二节 技术正义提出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技术正义提出的现实背景
第四章 技术正义的内涵:内核正义与外核正义
第一节 技术正义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技术正义核心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 关系架构:资本逻辑与技术正义
第一节 内在共契:技术本性与资本逻辑
第二节 历史驱动:技术走向资本逻辑的历程
第三节 合理同构: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属性
下篇
第六章 数据与正义: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主义
第一节 关于数字资本主义的研究路径
第二节 数字平台:数字资本滋生的场域
第三节 数字资本:资本主义的数字形态
第七章 空间与正义:智慧城市及其核心要素
第一节 马克思城市空间思想的语境
第二节 智慧城市核心要素分析
第三节 城市发展与正义寻求
第八章 感知方式与正义:物联网时代的技术正义
第一节 物联网技术与感知方式
第二节 物联网技术的三个哲学向度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的正义边界
第九章 人工智能与正义:发展风险与未来挑战
第一节 人工智能研究路径探讨
第二节 人工智能风险性分析
第三节 人工智能面临的正义挑战
第十章 未来取向:技术正义何以可能
第一节 实现技术正义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实现技术正义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实现技术正义的实践逻辑
结语 追求技术正义就是追求美好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