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文华著
页数:389页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20980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犯罪构成法源论、犯罪构成本体论、犯罪构成方法论、犯罪构成认识论、犯罪构成模式论、犯罪构成逻辑论、犯罪构成本土化。
作者简介
彭文华,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及博士后。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委政法委法律顾问、苏州市和张家港市政府法律专家顾问、苏州市公安局法律专家顾问、苏州市信访局疑难刑事案件法律咨询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重点领域为犯罪定量、犯罪论体系、量刑及人工智能刑法等。
在《法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约20余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刑事法学》等转载。独著、合著、主编、副主编《犯罪既遂原理》《犯罪构成本原论及其本土化研究》《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等1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2012~2016)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曾赴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犯罪构威法源论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中世纪之前及早期的犯罪构成(约公元前8世纪至9世纪)
二、中世纪中后期的犯罪构成(约10世纪至16世纪)
三、文艺复兴以后的犯罪构成(约17世纪至20世纪初)
四、小结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英国刑事法律中的犯罪构成源流
二、美国刑事法律中的犯罪构成源流
三、英关判例制度与犯罪构成
四、制定法时代的英美法系犯罪构成
五、小结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系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沿革
二、小结
第二章 犯罪构威本体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本体论与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中国文化本体论:天人合一
二、西方文化本体论:征服自然
三、文化本体论与犯罪构成本体论
第二节 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观的形成
二、主客观一元化与中国犯罪构成
三、主客观一元化与犯罪构成本体要素
四、规范要素在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观的形成
二、主客观二元化与西方国家犯罪构成
三、主客观二元化与犯罪构成本体要素
四、规范要素在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章 犯罪构威方法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方法论与犯罪构成方法论
一、中国文化方法论:变通
二、西方文化方法论:规定
三、文化方法论与犯罪构成方法论
第二节 意合的犯罪构成
一、意合的犯罪构成之本质
二、意合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意合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意合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五、意合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 形合的犯罪构成
一、形合的犯罪构成之本质
二、形合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形合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形合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五、形合的犯罪构成与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章 犯罪构威认识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认识论与犯罪构成认识论
一、中国文化认识论:直觉体悟
二、西方文化认识论:逻辑分析
三、文化认识论与犯罪构成认识论
第二节 平面的犯罪构成
一、平面的犯罪构成的形成与发展
二、平面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平面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平面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第三节 立体的犯罪构成
一、立体的犯罪构成的形成与发展
二、立体的犯罪构成之特征
三、立体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立体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第五章 犯罪构威模式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模式论与犯罪构成模式论
一、中国文化:机体模式
二、西方文化:机器模式
三、文化模式与犯罪构成模式
四、犯罪构成模式与司法的公正、效率及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节 机体的犯罪构成
一、中国犯罪构成的机体性
二、机体的犯罪构成与诉讼的综合规则
三、机体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机器的犯罪构成
一、西方犯罪构成的机器性
二、机器的犯罪构成与诉讼的可废除规则
三、机器的犯罪构成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第六章 犯罪构成逻辑论
第一节 行为理论及其逻辑构造
一、大陆法系国家行为理论及其逻辑构造
二、我国行为理论及其价值构造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与体系性逻辑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不能代表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性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不会影响评价结果
第三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推演模式
一、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
二、当前我国主要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推演模式评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一、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二、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第五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一、犯罪构成论体系中不同命题的逻辑属性
二、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三、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四、不同模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下的行为机能
第七章 犯罪构威本土化
第一节 文化交融与法律本土化
一、跨文化交流
二、法律本土化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的本土化历程
一、国外犯罪论体系的本土化历程
二、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本土化历程
第三节 犯罪构成本土化的中国经验
一、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本体论经验
二、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方法论经验
三、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认识论、模式论经验
第四节 犯罪构成本土化的逻辑检视
一、平面犯罪构成论体系本土化的逻辑缺陷
二、阶层犯罪构成论体系本土化的逻辑挑战
三、不同逻辑下的概念差异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犯罪构威法源论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中世纪之前及早期的犯罪构成(约公元前8世纪至9世纪)
二、中世纪中后期的犯罪构成(约10世纪至16世纪)
三、文艺复兴以后的犯罪构成(约17世纪至20世纪初)
四、小结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英国刑事法律中的犯罪构成源流
二、美国刑事法律中的犯罪构成源流
三、英关判例制度与犯罪构成
四、制定法时代的英美法系犯罪构成
五、小结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系的犯罪构成源流
一、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沿革
二、小结
第二章 犯罪构威本体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本体论与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中国文化本体论:天人合一
二、西方文化本体论:征服自然
三、文化本体论与犯罪构成本体论
第二节 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观的形成
二、主客观一元化与中国犯罪构成
三、主客观一元化与犯罪构成本体要素
四、规范要素在主客观一元化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构成本体论
一、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观的形成
二、主客观二元化与西方国家犯罪构成
三、主客观二元化与犯罪构成本体要素
四、规范要素在主客观二元化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章 犯罪构威方法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方法论与犯罪构成方法论
一、中国文化方法论:变通
二、西方文化方法论:规定
三、文化方法论与犯罪构成方法论
第二节 意合的犯罪构成
一、意合的犯罪构成之本质
二、意合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意合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意合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五、意合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 形合的犯罪构成
一、形合的犯罪构成之本质
二、形合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形合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形合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五、形合的犯罪构成与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章 犯罪构威认识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认识论与犯罪构成认识论
一、中国文化认识论:直觉体悟
二、西方文化认识论:逻辑分析
三、文化认识论与犯罪构成认识论
第二节 平面的犯罪构成
一、平面的犯罪构成的形成与发展
二、平面的犯罪构成之基本特征
三、平面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平面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第三节 立体的犯罪构成
一、立体的犯罪构成的形成与发展
二、立体的犯罪构成之特征
三、立体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
四、立体的犯罪构成之局限性
第五章 犯罪构威模式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模式论与犯罪构成模式论
一、中国文化:机体模式
二、西方文化:机器模式
三、文化模式与犯罪构成模式
四、犯罪构成模式与司法的公正、效率及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节 机体的犯罪构成
一、中国犯罪构成的机体性
二、机体的犯罪构成与诉讼的综合规则
三、机体的犯罪构成之优越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机器的犯罪构成
一、西方犯罪构成的机器性
二、机器的犯罪构成与诉讼的可废除规则
三、机器的犯罪构成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第六章 犯罪构成逻辑论
第一节 行为理论及其逻辑构造
一、大陆法系国家行为理论及其逻辑构造
二、我国行为理论及其价值构造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与体系性逻辑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不能代表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性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次序不会影响评价结果
第三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推演模式
一、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
二、当前我国主要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推演模式评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一、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二、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缺陷
第五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一、犯罪构成论体系中不同命题的逻辑属性
二、分解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三、合成式犯罪构成论体系的逻辑构造
四、不同模式犯罪构成论体系下的行为机能
第七章 犯罪构威本土化
第一节 文化交融与法律本土化
一、跨文化交流
二、法律本土化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的本土化历程
一、国外犯罪论体系的本土化历程
二、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本土化历程
第三节 犯罪构成本土化的中国经验
一、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本体论经验
二、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方法论经验
三、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的认识论、模式论经验
第四节 犯罪构成本土化的逻辑检视
一、平面犯罪构成论体系本土化的逻辑缺陷
二、阶层犯罪构成论体系本土化的逻辑挑战
三、不同逻辑下的概念差异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