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不复过往:中国法学院纪事:the law schools in modern China

封面

作者:姜朋著

页数:542页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62230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谁是《万国公法》最初的汉译者?京师法律学堂和京师法政学堂是一家吗?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的重要幕僚马建忠到法国学习法律拿到的是什么文凭?北洋大学的法科何以失去?燕京大学到底有没有法律系?国立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何不设法律系?中国的法律教育机构何时开始授予法学博士?历史上的两所中国政法大学是否存在渊源关系?这些疑问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回答。本书以时间为经,以机构为纬,利用大量资料,梳理了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近一百年间中国若干法律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历史照片,从而有助于全景式地呈现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样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姜朋,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1993年起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先后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法学学士(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民商法学专业)学位。2003年6月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专业)。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讲授商法、商业伦理、批判性思维等课程,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商法、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商业制度史、法律及工商管理教育史等。著有《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法律出版社,2016)、《商事制度考据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须有清风属后来:吉林大学法学院史稿(1948-1998)》(法律出版社,2018)、《在明明德:大学的伦理之基》(合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等。

本书特色

《不复过往:中国法学院纪事》是一部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法律教育史的文化专著。
本书的整体结构是纵向沿着时间轴线,渐次梳理中国近代以来的若干家法律教育机构,同时也兼及若干国外的法律教育及其机构。横的方向上,会就相关机构开展的各种教育项目、藏书、研究、学术出版,以及师资、招生、学生去向等情况进行介绍。其间也穿插了重要人物的生平履历,特别是法律学习经历及在相关法律领域的成就。
本书的作者对历史的偏好由来已久。法律与历史的交集颇多:两者都接受权威文本,但同时都会对文本加以适当的怀疑和辩驳;两者都看重过往的事实(史实)材料,法律讲究“以事实为依据”,史家要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为此,作者坚守回头看的传统,把历史当作“后事之师”。 本书的立意不是写成全面的法律教育史,而是则其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解读法律教育机构的成立、分合,法律教育的转型,甚至法律学人个人命运的起伏进退、荣辱欢悲。 本书通过对近代大学管理体制的触及,引申出许多比史实本身更重要的问题:将几所大学的某些专业硬性调整、归并,真的能实现强强联合吗?大学及其专业院系的设置是否有其自身规律,是否应当完全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包括法律教育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固然源自西方,但是否一定要唯某国或某几国的教育模式马首是瞻?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源起
第一节 从同文馆到北京大学法科预科
第二节 京师法律学堂(1906—1911)
一、京师法律学堂的开办
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
第三节 京师法政学堂(1907—1912)
一、前传:进士馆与仕学馆
二、京师法政学堂大略
第四节 其他公私立法政学堂与法政教育机构
一、官办法政学堂的勃兴
二、私立法政学堂的禁与限
第五节 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及其后续
第六节 小 结
第二章 国人早期留洋学法考
第一节 留洋学法肇始
第二节 马建忠赴法留学考
一、派学生赴欧洲留学动议始末
二、马建忠赴法留学起止时间
三、马建忠在法学习细节
第三节 留学日本法政速成科
一、早期赴日学习法政情况
二、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始末
第四节 小 结
第三章 北洋大学法科与民国时期的“院系调整”
第一节 北洋大学历史回顾
第二节 蔡元培与北洋大学法科的失去
第三节 北洋大学法科学生举例
第四节 余 音
第五节 小 结
第四章 法律教育在边疆:20世纪前期的东北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东北法政教育述略
一、黑龙江法政学堂
二、奉天法政学堂(东三省法政学堂)
三、吉林法政学堂
第二节 “哈尔滨”地望辨析
第三节 俄控“哈尔滨自治市”及华控哈尔滨特别市时期的法律教育
第四节 日踞初期哈埠的法律教育
第五节 日踞时期长春的法律教育
第六节 小 结
第五章 没有法律系的法学院
第一节 燕京大学法律学系
第二节 清华大学法律学系
一、法律课程的开设
二、法律学系的设立与撤销
三、法律课程重归政治学系
四、西南联大时期的法律教育
五、清华复校后法律系的复建
六、院系调整中清华法律系与法学院的取消
第三节 小 结
第六章 中国新法学研究院考
第一节 中国新法学研究院的设立及其使命
一、设立时问考
二、使 命
第二节 中国新法学研究院的“研究员”
一、“研究员”的构成及其管理
二、“研究员”的学习内容
三、出版物
第三节 中国新法学研究院的归宿
第七章 两所“中国政法大学”
第一节 从朝阳学院到北平政法大学(筹)和中国政法大学(1949.7—1950.3)
第二节 从中国政法大学(1949.7—1950.3)到中国人民大学
第三节 从北京政法学院到中国政法大学
一、北京政法学院
二、中国政法大学
第四节 两种法律教育传统的交汇
第八章 中国法律教育的复调
一、法律教育与有形之手
二、法律教育与专业区隔
三、法律教育与模仿异域
附录1:《万国公法》的中译
附录2:马克思的法律教育
附录3:法学博士迷思
附录4:法学家的著作权
注 释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不复过往:中国法学院纪事:the law schools in modern China》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