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会林
页数:35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32660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文化靠前文化影响力生成”主题展开,收录了中外学者的相观讨论文章若干。这些论文具体分别从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的世界资源、中外文化影响力的交互表现、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传播的案例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路径与效果等角度展开,论题既有宏观的理论思考也有微观的个案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靠前影响力系列年度总主题基础上,侧重于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展现了中外学者关于当代中国文化靠前影响力的近期新思考成果。
作者简介
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学院创始人、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黄会林,解放前就读于上海培铭中学,后入北京师大附中。1950年,16岁的黄会林,中断学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着炮兵五一一团雄赳赳、气昂昂地唱着志愿军战歌,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回国,入工农速成中学读书后保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与著名作家绍武结婚。1958年提前毕业留中文系任教。
本书特色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格局,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以分为三极。若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则具有数千年传统、根基深厚且生命力强大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明,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文化多样化为前提,尊重文化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
目录
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和文明态度
欧洲汉学联合体的渊源与现状
以文心暖人心——从几件作品谈起
第三极文化的未来:优化共生体系的“和”的概念
中国哲学问题的跨文化对话
建立并保存艺术文化的数字身份——在探索和创新之间
中外文化对话与“共同体美学”
第二编 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试论跨文化交流中三个关键性传播节点一一关于减少和消除“文化折扣”的传播学视角
探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方法新路径——关于建构跨文化分层传播体系的理论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日交流的文化路径
中国文化的极致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的核心内涵与关键路径
中国文化阐释中的问题与批判
新媒介、新叙事与文化想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离岸文化中心与提升文化强国影响力
第三编 中国戏剧与影视的国际表达
《开国人典》:灿然呈现出史诗的庄严性及其崇高美女明星景观与义化投影
2019年国庆阅兵式的文化学解读
创意纪录与中国电影学派的生成
近年来中国电影巾的跨国型题材和跨国性文本
中印电影的深度合作可以改变未来世界的电影版图
写意电影的三个美学面向
由本土到世界:中国魔幻电影的文化价值
第四编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观察
用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以音乐剧为例
跨文化纪录影像传播中时间叙事的价值意义探讨——以“看中国”之《长城脚下》《翰墨人生》为例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三个节点与历史启示——意大利与中国文化的相遇相见
从戏剧创作看中外文化影响力的交互表现
“第三极文化”的结构及其建构价值观
儒家乐教思想在当代人与社会关系中的意义
第五编 中国文学与音乐的世界情怀
双主体一曲多版路径三层次——中国当代音乐传播的世界情怀
在世界中经典化——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与方法
中国打工文学在西方的翻译与接受情况
“狂人”谱系学或疯癫叙事的古典文学传统
儒家的当代性:从雷武铃诗歌看建设中国先锋诗歌的可能
在荷兰现场看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论中同文学译介传播中的文学主体性问题——以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为中心的考察
三极对话
“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国际论坛“请进来”会议综述
“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国际论坛“走出去”会议综述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