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法拉第

封面

作者:张燕波

页数:204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53627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历史上、现实中各类杰出人物的青春故事,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有益的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盛赞“自古英雄出少年”,并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牛顿、莱布尼茨、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以及杨靖宇、雷锋、刘胡兰、嫦娥团队、神舟团队等一大批青年英杰的事例。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广大青少年树立青春标杆、明晰成长方向、激发成才动力,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组织出版了“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文库,其中包含了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艺家、企业家等若干系列。
本书即为“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文库之一,作品选取了法拉第从出生至其成名这几十年中的10个重要时间节点,以此展现其成长——成才——成功的历程,表现其科学思想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也为读者勾画出法拉第成为科学巨匠的成长脚印,是一部非常好的青少年励志成才读本。

作者简介

张燕波,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爱好自然科学,专注于科学史,致力于科普创作;希望通过高质量科普内容,帮助当代青少年丰富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厘清科学发展脉络、探寻其中的逻辑与原理,进而树立正确的科学史观;为青少年架起由课本知识到科学实践之间的兴趣之桥。现为自由撰稿人。

本书特色

本书为“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文库之一,作品选取了法拉第从出生至其成名这几十年中的10个重要时间节点,以此展现其成长——成才——成功的历程,表现其科学思想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也为读者勾画出法拉第成为科学巨匠的成长脚印,是一部非常好的青少年励志成才读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791 铁匠之子

18 世纪的伦敦

生于贫苦

贫民窟

初见转机

第二章 1804 学徒少年

好奇小报童

免费学徒

035 / 第三章 1810 自学之路

三本著作

阁楼实验室

两个讲座

第四章 1813 科学之门

邂逅名师

初次碰壁

好事多磨

第五章 1814 欧陆之旅

壮游法兰西

紫色晶体

火山!火山!

我的大学

第六章 1819 立业成家

初露峥嵘

诗与爱情

第七章 1821 师生风波

电的历史

电与磁

伟大发现

轩然大波

另辟蹊径

皇家学会会员

第八章 1826 圣诞讲座

我不是天生的演说家

圣诞少年科学讲座

《蜡烛的故事》

第九章 1831 电磁感应

屡败屡战

啊!电流!

提出“场论”

第十章 1835 淡泊名利

我不要年金!

我不受爵位!

我不缺住房!

尾声

后记

节选

法拉第也很快爱上了这个新工作。此前,在他的家里,父母家人都不识几个字,所以唯一的书籍就是一本快被翻烂的《圣经》。而在店里,他每天都被大量的书籍包围着,看着那精美的装帧,抚摩着那古旧的纸张,闻着那油墨的陈香,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装订书籍的工作,给他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之前在报纸上读到的以新闻时事为主,而他现在接触到的是真正的知识。店里别的学徒做完活计就做别的消遣了,对书籍本身并无多大兴趣。可是法拉第每天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
最先吸引一个孩子的,无疑会是故事书。法拉第也如此,他最先阅读的就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这套书确实是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里面有“阿拉丁和神灯”“航海家辛巴达”“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光怪陆离的奇幻故事,而且还有精美的烫金插画。法拉第一下子被书中描绘的精彩故事情节和异域风情迷住了,每每到书店打烊了,他还靠坐在书架前,痴迷地翻阅着,有时连晚饭都忘记吃了。里波先生看在眼里,并不责怪这个爱读书的孩子因此耽误工作和休息,有时候还会为他留一盏油灯。
法拉第一边看着,一边幻想着像书中情节一样“用手擦了擦油灯,奇迹出现了,一个巨神站在面前,恭敬地说:‘主人,我是灯神,请问您有什么吩咐。’”只是想象还不过瘾,他就开始照着书里的插画描摹下来,订成一本小册子,时常翻阅。
等这套书全部修补、装订好,客人取走以后,法拉第又开始读《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这套书就比《一千零一夜》要成熟很多了,法拉第虽然还不能体会书里那优雅的辞藻和深邃的含义,但可以大致读懂那更加接近现实、更为复杂的戏剧情节。这一回法拉第不是频频展开幻想了,而是不时地站在书架旁,煞有介事地背上几段《哈姆雷特》或者《威尼斯商人》的经典台词。那一副“小大人儿”的样子,经常会把里波先生逗得呵呵笑起来。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法拉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