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哲敏 著
页数:30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80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6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政务”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与透明度、建设数字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政务”背景下,积极发展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是政府信息传播的关键。 政务新媒体是一组能够使得政府机构提高效率与公众参与度,带领社会与其它组织遵循网络潮流与规制的集成行动,旨在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互动网络并推动公众成为参与者、分享者与创造者。本书研究的宏观对象为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政治传播、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各类政务新媒体。微观对象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移动政务APP以及与之互动的各类组织、机构与公众。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大数据研究法(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主要回答在技术与政治双动因背景下,我国政务新媒体的特征与发展演进机制等问题,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贾哲敏,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2009)、博士(2013),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媒体学院博士后(2015-2016),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2011-2012)。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16.07),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新媒体政治、政府公共关系、数字政府与治理。出版学术专著《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传播:政府、公众与行动过程》等,在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等著作3部。近5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新时代政务新媒体传播机制与效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网络政治传播机制、模式与治理策略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政府信息传播与效果研究”)、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所课题1项(“互联网媒体从业人员基本思想状况及特点研究”)、承担总装备部子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获北航首批人文社科拔尖人才资助。
目录
一、缘起:从电子政府到社会化媒体政府的潮流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问题、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理解政务新媒体:定义与路径
一、政务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二、理解政务新媒体的四种路径
第二章 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制度化及基本形式
一、中国政务新媒体发展历程(2008-2019)
二、中国政务新媒体的制度化过程
三、政务新媒体的基本形式及特征
第三章 政务新媒体内容传播的图景与结构
一、政务微博大数据:来源、编码与方法
二、政务微博的议题图景
三、政务微博的功能呈现
四、政务微信的内容建构与影响:一项框架研究
五、政务短视频传播的视听图景
六、政务新媒体内容传播的结构与机制解析
第四章 政务新媒体的公众使用与影响因素
一、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二、政务新媒体公众使用概貌
三、政务新媒体用户深描
四、政务新媒体公众使用的影响因素
五、促进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用户策略
第五章 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影响研究
一、数据、框架、变量与测量
二、政务新媒体使用对公众政治兴趣、政治知识的影响
三、政务新媒体使用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
四、政务新媒体使用对公众线上/线下政治参与的影响
五、政务新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
第六章 政务新媒体运营案例研究
一、集成式政府移动门户:以中国国务院客户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为例
二、政府信息传播如何制胜:以中央政法委政务新媒体体系为例
三、政策传播的创新策略与发展趋势:以“上海垃圾分类”政策为例
四、数字化移动公共服务:以Mobile-Passport Control、广州公安微信服务为例
五、社区公民意见响应平台:以SeeClickFix、深圳罗湖家园社区网为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新时代政务新媒体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面向数据社会、人工智能的政务新媒体
附录一 问卷一
附录二 问卷二
附录三 编码表(一):政务微信内容分析
附录四 编码表(二):政务短视频内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