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诗坚著
页数:22,255页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1568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录作者在贵州兴隆村支教的所见、所思、所想, 以及担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经历, 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中外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实践,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乡村教育新模式: 既考虑到乡村儿童的需求及特点, 又兼顾乡村儿童未来出路的“乡土人本”教育。
作者简介
12年前,肖诗坚决定放弃自己经营得有声有色的生意,投身公益,创建“田字格助学”。她把目标锁定在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因为这位北大社会学毕业的女子相信:乡村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乡村教育兴则国家兴。 多少个酷暑寒冬,她和她的团队奔波于贵州贫困的群山峻岭之中,为贫寒子弟送资助款,为山区小学派遣支教,为地方老师进行培训。但是,肖诗坚认为这些行动只是为奄奄一息的乡村教育送了点“维生素”,不能从根本为中国乡村教育找到出路。 4年前,肖诗坚再次做出人生重大决定:彻底扎根到乡村,创办适合乡村需要符合乡村儿童特点的学校。于是,她率领团队,离开上海温暖的家,驻扎在偏远的贵州大山中,创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探索出以“自然·生命·人本·未来”为核心的“乡土人本教育”——乡村教育新模式,为中国乡村教育摸索出一个可能的方向。
肖诗坚和田字格的故事,还在贵州大山深处继续。
本书特色
“肖诗坚们”的乡土人本教育实践好在哪里?钱理群如此总结—— 自我认同:唤醒乡土之情和生命传承的本性,让农村子弟有根基,有底蕴 和谐永续:教育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了解如何和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环境相处 走向未来:培养的孩子是未来的孩子,他们需要具备可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德及能力 作者专业:10余年专注探索乡村教育公平,4年多办学实践,得到政府、学生家长大力支持、认可 业界认可: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对本书给予了充分赞赏与肯定,并撰写了推荐序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飞舟、中央民族大学教育人类学教授滕星、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孙兆霞联袂推荐 社会肯定: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蔚来汽车CEO、有名媒体人袁鸣联合推荐 案例真实:可操作性、可借鉴性极强,可作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实践指南 正当其时: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目录
序二 探索农村教育的未来模式
自序
第一章 一生二(兴隆六观·自然观)
温暖的雪花
钱理群教授一席谈话,坚定了我下乡办学的决心
我为什么当贵州村小校长?
走进诗与远方
第二章 二生三(兴隆六观·乡土观)
铭记那些曾来过这里的人
立人堂开堂第一讲
谈谈理念教育
我的乡土人本教育观
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与人本
第三章 三生万物(兴隆六观·生命观)
阿富的童话世界
和小海一起寻找沙漠中那眼泉
亲爱的孩子,咱们做个约定
一生一课
好教育,让乡村娃回流
一位乡村母亲翻山越岭的托付
成长就是成为自己的主人
后新冠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疫情体验馆里的真感、真情、真言
第四章 万物为师(兴隆六观·学习观)
走出校门,首次研学
以母亲的身份,和老乡们聊聊子女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
村小的翻转课堂
停课不停学:我的担忧、反思与呼吁
第五章 师从本心(兴隆六观·师生观)
教育是一场师生共创美好生活的践行
乡土人本“田家君”团队十条约定
师在囧途:乡村教师返校记
探寻教育本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兴隆大舞台事件
第六章 心中的诗与远方(兴隆六观·未来观)
中国乡村教育有出路吗?
让科技富有生命
我与孩子们的诗
远方有多远
附录一 兴隆不让——田字格兴隆小学校歌
附录二 特别鸣谢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