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祁伟著
页数:293页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011500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禅宗写作传统是指禅宗文学中具有相对固定的写作形态且世代相传的文学样式。禅宗写作传统种类繁多,包括了山居诗、四威仪诗、渔父词、牧牛词、乐道歌、祖师赞等,数量也非常惊人,但学界研究涉及这一领域的成果较少。本书选择未被学界关注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写作传统展开研究,如禅宗拟寒山诗、十二时歌、祖师赞、禅林笔记、禅林语录等,主要梳理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代表作者、法脉信息、文本内容,分析每一种写作传统固有的写作形式及其重点表达的宗教意图,探索文字中表现出的作者对世俗生活、宗教制度、禅林风气的思考与态度,同时呈现禅宗写作传统中蕴含的文学思想与精神追求,展示禅宗写作与文人士大夫写作的差异。
作者简介
祁伟,文学博士,副教授,2007年7月起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研究方向为禅宗文学、唐宋文学。曾主持2009年陕西省社科项目《终南山居文化与唐代诗歌》、2010年国家社科项目《禅宗写作传统研究》;参与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第二人;参与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为子课题负责人。所撰文章《宋代禅林笔记的忆古情结与书写策略》, 2013年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佛教山居诗研究》,获201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禅宗拟寒山诗
第一节 “寒山体”与禅宗拟寒山诗
第二节 宋代慈受怀深拟寒山诗
第三节 宋代文人拟寒山诗
第四节 元代中峰明本拟寒山诗
第五节 明代梅村居士张守约拟寒山诗
第六节 元代楚石梵琦与明末清初福慧野竹和寒山诗——《天台三圣诗集和韵》的内容和特点
第七节 明末渡日禅僧隐元隆琦拟寒山诗
第二章 禅宗十二时歌
第一节 唐代禅宗十二时歌
第二节 唐末五代云门文偃十二时歌
第三节 宋代石霜楚圆、慈受怀深十二时歌
第四节 宋元明清禅宗十二时歌
第三章 禅宗祖师赞
第一节 禅宗祖师赞中的祖师事迹与情感基调
第二节 禅宗达摩赞中的调侃语气与翻案手法
第四章 宋代禅林笔记
第一节 宋代禅林笔记中的忆古情结与革新意图
第二节 宋代禅林笔记中的禅僧肖像与道德观念
第五章 禅宗语录中的“漏逗”及对文人的影响
第一节 禅籍中的“漏逗”
第二节 文人的“漏逗”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禅宗拟寒山诗
第一节 “寒山体”与禅宗拟寒山诗
第二节 宋代慈受怀深拟寒山诗
第三节 宋代文人拟寒山诗
第四节 元代中峰明本拟寒山诗
第五节 明代梅村居士张守约拟寒山诗
第六节 元代楚石梵琦与明末清初福慧野竹和寒山诗——《天台三圣诗集和韵》的内容和特点
第七节 明末渡日禅僧隐元隆琦拟寒山诗
第二章 禅宗十二时歌
第一节 唐代禅宗十二时歌
第二节 唐末五代云门文偃十二时歌
第三节 宋代石霜楚圆、慈受怀深十二时歌
第四节 宋元明清禅宗十二时歌
第三章 禅宗祖师赞
第一节 禅宗祖师赞中的祖师事迹与情感基调
第二节 禅宗达摩赞中的调侃语气与翻案手法
第四章 宋代禅林笔记
第一节 宋代禅林笔记中的忆古情结与革新意图
第二节 宋代禅林笔记中的禅僧肖像与道德观念
第五章 禅宗语录中的“漏逗”及对文人的影响
第一节 禅籍中的“漏逗”
第二节 文人的“漏逗”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