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明海著
页数:23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04746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理论,深入研究了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构成要素,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耦合程度,评估项目团队效能的成熟度水平,并进一步构建了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提升机制。并通过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调查问卷法、雷达图法和综合评估模型,对项目团队效能的成熟度等级进行评估,并运用假设检验(t检验)对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书关于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研究避免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不仅关注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构成要素因素,而且关注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更关注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动态提升的系统性、动态性、渐进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了循序渐进地螺旋式提升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机制,避免了以往在项目团队研究中存在的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不足。本书的研究方法科学、资料翔实可靠、论据充分严谨,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
作者简介
杨明海,男,1968年3月生,山东招远人,管理学博士。现为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MBA教育中心主讲教师,MBA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
近五年来,主要承担《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本科和MBA的教学任务,2007年主持的《管理学》获省级精品课程。出版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社会科学、教育部、省自然科学、省社会科学科研课题6项;参加与企业合作课题4项,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咨询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路径、方法、目的与意义
一本书的研究路径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本书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于“团队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一团队有效性特征研究
二项目/团队一致性模型
第二节 基于“人格特征与团队角色”的文献综述
一基于团队成员人格特征的文献综述
二基于团队角色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基于“IPO过程模型”的文献综述
一Jewell&Reitz的团队效能模型
二Hackman的团队效能模型
三Gladstein的团队效能模型
四Salas等人的整合性模型
五张仓荣等人的项目团队效能模型
第四节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文献综述
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三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研究理论的不足
二基于系统论的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研究理论
第二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分析
一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运行结构
二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特征
三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构成要素
四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构成要素的
耦合模型
第三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系统设计
一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实践基础
二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关键流程
三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综合模型
四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系统设计的主要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概念与结构
一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概念
二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的系统结构
三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等级与其所对应的关键流程
第二节 从初始级到已管理级的提升
一初始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已管理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三从初始级到已管理级的提升流程
第三节 从已管理级到已定义级的提升
一已定义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从已管理级到已定义级的提升流程
第四节 从已定义级到可预测级的提升
一可预测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从已定义级到可预测级的提升流程
第五节 从可预测级到优化级的提升
一优化级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二从可预测级到优化级的提升流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评估
第一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的评估指标
二二级评估指标与一级评估指标的关系
三二级评估指标与成熟度等级的关系
第二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的方法
一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
二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结构分析与构造
三网络层次分析模型的求解
第三节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模型
一网络层次结构的建立
二控制层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特征向量的求解
三网络层判断矩阵的构造及ANP模型的求解
四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综合评估模型的设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对象简介
一实证企业的选择
二实证企业及其项目团从的状况
第二节 实证过程
一实证方法的设计
二实证数据的采集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第三节 实证结论
一HW与JFYW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二DH与TD—S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三HP与ZSY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四实施组与未实施组项目团队的实证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书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附录项目团队效能成熟度评估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第一章 引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关于管理的基本假定已经被改变。“知识工作者已经很快地成为在每个发达国家中最大的族群”,“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被当做‘伙伴’来管理”①。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必须提高应变的速度、柔性和质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美国柯达、波音等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施的跨职能团队带来了企业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和灵活性②,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对高度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反应性模仿③。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团队已经成为不确定性环境条件下,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特征的知识工作者的一种最有效的、最普遍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依靠项目团队来完成仅仅依靠单个部门或层级式组织结构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以项目为中心而产上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