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昌乐
页数:256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068816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意义的转绎:汉语隐喻的计算释义》是作者长期从事语言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主要围绕隐喻意义的计算获取这个出发点,依据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思想成果,采用成熟的计算、逻辑与人工智能方法,针对汉语隐喻理解问题,全面系统地给出了有关隐喻意义认知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实现系统。具体内容包括隐喻的意义理论论述、认知机制阐发、分类识别方法、相似属性匹配、逻辑意义推演、过程释义系统、综合理解方案,以及隐喻计算的困境分析等。虽然篇幅不大,但却言简意赅,内容涉及语言哲学、认知科学、逻辑理论、人工智能、语言计算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作者简介
周昌乐,男、汉族,生于苏州太仓,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系和哲学系)。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基础数学、人工智能基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逻辑学、国学)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指导教师。历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guojiaji12项、省部级12项,获科技奖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共计1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文科一类刊物论文16篇),与本书相关论著为该书的第一版:周昌乐,《意义的转绎:汉语隐喻的计算释义》,东方出版社,2009。
主要学习与工作简历:自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1978.10-1982.8,本科)、西安交通大学(1982.9-1985.5,硕士)与北京大学(1987.9-1990.7,博士),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自进入高校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大连理工大学(1985.6-1987.8,讲师)、杭州大学(1990.8-1998.8,副教授、教授)、浙江大学(1998.9-2002.9,教授)与厦门大学(2001.6-至今,教授)。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隆分校访学一年(2010.9-2011.8)。
目前任职情况:(1)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文化认知与计算实验室主任;(2)厦门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目录
第一节 言为心声的意义理论
第二节 隐喻是心智核心问题
第三节 隐喻机制的计算研究
第二章 认知机制
第一节 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
第二节 隐喻意义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隐喻理解的过程描述
第三章 分类识别
第一节 汉语隐喻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面向理解的分类体系
第三节 汉语隐喻的识别方法
第四章 统计匹配
第一节 隐喻统计释义策略
第二节 语境驱动计算模型
第三节 集成分类匹配算法
第五章 逻辑推演
第一节 汉语隐喻逻辑表征
第二节 认知相似逻辑系统
第三节 隐喻认知理解逻辑
第六章 过程释义
第一节 隐喻字面意义表示
第二节 隐喻意义获取方法
第三节 汉语隐喻理解系统
第七章 综合理解
第一节 本体论隐喻知识描述
第二节 相似点动态获取方法
第三节 理想型计算理解系统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隐喻思维的复杂性
第二节 计算所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若干开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