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克昌 卢建平
页数:42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02894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第三版修订工作由卢建平教授和王志祥教授负责。在保持本教材第二版的体例基本上不变的前提下,在本教材第三版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结合死刑立法和司法的近期新进展,对本教材中死刑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二是对本教材部分章节的体例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从而使各章节的体例尽量保持统一;三是结合我国晚近翻译出版的德日刑法的文献,适时地更新了本教材中部分引用的内容。
本教材的修订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由衷的谢意。
作者简介
马克昌 武汉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已故)。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挂职),以及国际刑法学协会执行委员、副秘书长暨中国分会副主席。
目录
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概述 ……………………………………………………………………3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种类 ……………………………………………………… 3
第二节 刑法的规范与机能 ……………………………………………………………… 7
第三节 刑法学 …………………………………………………………………………… 10
第二章 近代刑法理论 ………………………………………………………………… 12
第一节 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 …………………………………………………………… 12
第二节 前期古典学派的刑法思想 ……………………………………………………… 14
第三节 近代学派的刑法思想 …………………………………………………………… 16
第四节 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思想 ……………………………………………………… 19
第五节 刑法学派之争 …………………………………………………………………… 21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刑法思想 ………………………………………………… 23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25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 25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 …………………………………………………………………… 26
第三节 谦抑主义 ………………………………………………………………………… 34
第四节 责任主义 ………………………………………………………………………… 37
第二编 犯罪论
第四章 犯罪概说 ………………………………………………………………………… 43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和本质 ……………………………………………………………… 43
第二节 犯罪的成立要件和分类 ………………………………………………………… 47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 ……………………………………………………………………… 50
第五章 构成要件论 ……………………………………………………………………… 57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理论沿革 ……………………………………………… 57
第二节 构成要件的种类和要素 ………………………………………………………… 62
第三节 构成要件符合性及其形态 ……………………………………………………… 68
第四节 犯罪的主体与客体 ……………………………………………………………… 69
第五节 构成要件的行为与结果 ………………………………………………………… 74
第六节 构成要件的故意、过失与错误 ……………………………………………… 100
第六章 违法性论 ……………………………………………………………………… 127
第一节 违法性概说 ………………………………………………………………… 127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 ……………………………………………………………… 138
第三节 正当防卫 ……………………………………………………………………… 140
第四节 紧急避险 ……………………………………………………………………… 154
第五节 基于法令或正当业务的行为 ………………………………………………… 160
第六节 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 ………………………………………………………… 166
第七章 责任论 ………………………………………………………………………… 176
第一节 责任概说 ……………………………………………………………………… 176
第二节 责任能力 ……………………………………………………………………… 185
第三节 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 ……………………………………………………… 193
第四节 期待可能性 …………………………………………………………………… 201
第八章 未遂犯论 ……………………………………………………………………… 211
第一节 犯罪实施的阶段与未遂犯 …………………………………………………… 211
第二节 未遂犯 (狭义) ……………………………………………………………… 216
第三节 不能犯 ………………………………………………………………………… 224
第四节 中止犯 ………………………………………………………………………… 231
第五节 预备犯与阴谋犯 ……………………………………………………………… 242
第九章 正犯与共犯 …………………………………………………………………… 248
第一节 正犯 …………………………………………………………………………… 248
第二节 共犯概说 ……………………………………………………………………… 255
第三节 共同正犯 ……………………………………………………………………… 263
第四节 狭义的共犯 …………………………………………………………………… 268
第五节 共犯的其他问题 ……………………………………………………………… 276
第十章 罪数论 ………………………………………………………………………… 285
第一节 罪数论概述 …………………………………………………………………… 285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 …………………………………………………………………… 293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 ………………………………………………………………… 317
第四节 并合罪 ………………………………………………………………………… 331
第三编 刑罚和保安处分
第十一章 刑罚和刑罚权 ……………………………………………………………… 339
第一节 刑罚概说 ……………………………………………………………………… 339
第二节 刑罚权 ………………………………………………………………………… 345
第十二章 刑罚的体系 ………………………………………………………………… 347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说 ………………………………………………………………… 347
第二节 死刑 …………………………………………………………………………… 348
第三节 自由刑 ………………………………………………………………………… 354
第四节 财产刑 ………………………………………………………………………… 361
第五节 名誉刑 ………………………………………………………………………… 365
第十三章 刑罚的适用 ………………………………………………………………… 370
第一节 法定刑与刑罚的加重、减轻 ………………………………………………… 370
第二节 刑罚的量定、宣告和免除 …………………………………………………… 375
第十四章 刑罚的执行 ………………………………………………………………… 378
第一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 378
第二节 缓刑 …………………………………………………………………………… 382
第三节 假释 …………………………………………………………………………… 385
第四节 刑罚的消灭 …………………………………………………………………… 387
第五节 前科消灭 ……………………………………………………………………… 393
第十五章 保安处分 …………………………………………………………………… 396
第一节 保安处分概述 ………………………………………………………………… 396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分类 ……………………………………………………………… 399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适用 ……………………………………………………………… 403
推荐参考论著 …………………………………………………………………………… 406
主要参考法典 ………………………………………………………………………… 407
节选
总 序通过法律和法治实现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也是我国迄今能够选择的最佳治国方略。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从而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标定了航向。进言之,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事业中,刑事法治建设是重要的领域之一。刑事法治建设所具有的这种地位,是由刑事法所保护法益之广泛性与重要性、所采用的违法制裁手段之严厉性和所剥夺权利之至关重要所共同构筑而成的。“法律不理会琐碎之事。”[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102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相对于民事法而言,刑事法无疑更有力地诠释了这一法律格言。当看到刑事司法实践中,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从死亡的恐惧、绝望和痛苦中重获新生,或者就此走上生命的终点,恐怕没有任何其他部门法学者敢言其所研究的法律较之刑事法所保护的权益或者剥夺的权利更加重要。刑事法所关涉的问题如此重要,以致在一些国家,刑事法的重大问题被直接规定在宪法当中。在梳理刑事法“家族”的主要成员――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时,也能感受到刑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当各个部门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或者保护的权益遭到严重的破坏或者侵犯,以致其他法律制裁手段已经明显力量不足时,它们的一致选择都是从刑法这里得到最后的保护。正如卢梭所言:“刑法在根本上与其说是一种特别法,还不如说是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力量。”[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6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显然,刑法与生俱来的“众法之保障法”的地位,也是其他部门法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基于刑事法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人们对从事刑事法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行刑罚的人,必须本身已意识到一种更高的使命。‘一种没有替天行道意念的人类力量,不足以挥起行刑的刀剑’。”[ [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87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显然,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刑事法作为并且仍将作为仅次于宪法的重要的基本法律群矗立于现代法制之林,刑事法治的现代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相应地,为刑事法治发展起着建言献策作用的刑事法学事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中国有着悠久的刑事法制发展史,也形成了丰富的刑事法传统文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自1979年首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颁布后,新中国终于高扬起法治建设与发展的风帆,中国刑事法学也步入发展的春天。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刑事法学从复苏到全面繁荣,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路程。刑事法学这一极具思辨色彩、蕴含深刻哲理、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有志于促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学者关注的目光,并使其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精力。在几代刑法学者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刑事法学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局部到整体、由偏重注释到注释与思辨并重,迄今已经初步完成学科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富有远见的刑事法学人提出了“刑事一体化”的刑事法学发展方向。刑事法实践本就是一项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并行,刑事立案、刑事侦查、刑事起诉、刑事审判与刑罚执行继起,犯罪预防、犯罪惩治与罪犯矫正并重的法律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预防法、刑事执行法等刑事法律被同时或者先后运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共同编织成一张严密的刑事法网,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预防和控制犯罪。“刑事一体化”的刑事法学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可谓最符合刑事法实践需要,最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结合,因而得到了刑事法学界的广泛认同。“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尽管刑事一体化的刑事法学发展方向得到了刑事法学人的广泛认同,然而,刑事一体化的精髓何在?如何整合刑事法学各分支学科的资源,以开展刑事一体化研究?如何在具体的刑事法研究中贯彻刑事一体化的精神,使刑事一体化的构想变为现实?如何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中更充分地实现各刑事法分支学科的价值,而不是在此进程中迷失自我?这一系列问题目前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刑事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削弱了刑事一体化命题的价值。而实践的需要和为刑事法治服务的使命,又在催促我们更加努力推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在我们看来,刑事一体化的实现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刑事法分支学科的全面成熟;二是各刑事法分支学科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和解决刑事法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应当说,上述第一个基础在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奠定,以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为龙头,以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为两翼的刑事法学体系,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且在每一个法学分支学科中,都已经有一批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学术中坚力量支撑起整个学科,并致力于不断推动本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而受不同刑事法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制约,各分支学科在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和解决刑事法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因此,刑事一体化的上述第二个基础,目前还远未形成。当务之急,乃是建立起一种体制和机制,帮助不同刑事法分支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产出一批这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促进刑事一体化第二个基础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刑科院)正是基于这一刑事法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应运而生。刑科院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目前唯一的具有独立性、建制性、综合性的新型学术研究机构与研究生培养单位,自2005年8月成立以来,主动把自身发展置于学校发展和国家刑事法治建设的大格局中,以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依托,沿着刑事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努力进取,逐步全面发展相关学术领域,稳步朝着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刑事法学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单位以及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决策咨询服务基地的目标迈进。目前,刑科院已经设置了覆盖刑事法所有分支学科的9个研究所,并引进了一批刑事法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负责各研究所学术事业的发展,从机构设置到人才配备为践行“刑事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教材编撰无疑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贯彻“刑事一体化”之思路,推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刑科院显然有必要编撰一套内容充实、新颖、学术性较强的,介于理论著作与传统教科书之间的教科书性著作。有鉴于此,刑科院在机构设置和人才引进工作初步完成后,便开始全面规划刑事法系列教材的建设。刑科院在刑事法教材编撰方面有其优势,突出表现在刑科院的主要成员均担任过刑事法教材的主编工作,对于教材的编写颇有经验和心得。特别是刑法学方面,刑科院的主要成员主持了晚近三十余年来几乎各种类型的全国刑法学统编教材中多数教材的编写工作。考虑到在刑科院下属常设性研究所已先后成立并且引进了一批刑事法各个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后,编撰一套刑事法系列教材的组织机构条件和人员条件均已具备,我们遂于2007年年初决定推出“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央级大学出版社。该社立足于高等教育,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文科教材出版中心。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积累、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法律图书,其中,法学系列教材的出版成绩显著,有目共睹。在刑科院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法学编辑聪敏睿智地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刑事法系列教材的市场潜力,并基于对刑科院学术团队的充分信任,与刑科院积极协商,决定结合刑科院在刑事法领域的整体学术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法学出版力量,双方合作编著出版这套“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所以将这套系列教材冠名为“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是因为这套教材以现代刑事法治理念为指导,注重吸收当代刑事法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不再像以往的刑事法教材那样只关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个方面,而是本着“刑事一体化”之精神,覆盖大部分刑事法学学科。具体而言,该系列教材拟包括:《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国际刑法学》《外国刑法学(英美法系)》《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外国刑法学各论》《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刑法总则案例分析》《刑法分则案例分析》《中国区际刑法学》《被害人学》《国际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心理学》《中国刑法史学》《外国刑法思想史》《比较刑法学》《刑事立法学》《经济刑法学》《台港澳刑法学》等。同时,该系列教材还将根据学科发展的新情况,不断予以充实、完善。北师大刑科院是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多年以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依托北师大刑科院开展其学术活动并鼎力支持北师大刑科院的学术事业,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我国刑法学研究和刑事法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保证此套系列教材的质量,并借此提升刑科院的整体实力,刑科院与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再次开展合作,以刑科院的学术骨干力量为基础,并邀请了部分在我国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与,共同组织编撰这套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刑科院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编审委员会,并聘请了老一辈著名刑事法学家担任学术顾问,由本人担任总主编,由全国刑事法学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该系列教材的审稿、鉴定工作。为了保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学术性,我们在编撰这套系列教材时,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将全面、充分吸收、反映近年来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准确地反映和论述立法、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的内容,运用案例和举例,适当反映司法实务的经验和情况。这套系列教材甫一推出,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诸多高校所选用。截至目前,该套教材中已出版12种,而且有多种教材已历经数版修订。例如,由宋英辉教授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已修订6版,由张远煌教授主编的《犯罪学》已修订4版,由我本人主编的《刑法总论》《刑法各论》亦已修订3版。本套教材已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新颖的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一。正是基于其较为突出的学术影响,本套教材曾于2008年在整体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其中,《犯罪学》等教材还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鉴于该套系列教材的推出已有时日,为了继续发挥其学术影响,持续助力“刑事一体化”之构建,经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商,我们拟整体性推进这套教材的修订,并借此促成后续相关教材的出版。我们期待,在刑科院及我国刑事法理论和实务界的有关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将成为我国刑事法领域最权威的精品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总主编 赵秉志教授 2007年5月拟就2016年6月第一次修订2021年1月第二次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