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

封面

作者:谢清果

页数:206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15770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我传播这一传播类型,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学教学科研大都相对忽视,本书专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传播智慧,观照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很好传统文化,力争运用中西理论对话的方式,彰显中华文化自身的主体性,用中国自身的话语建构中国的自我传播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集刊主编。已在《国际新闻界》《厦门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华夏传播学引论》等著作27部,主编《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等5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等10余项课题。

目录

绪论 中西内向传播差异论纲

第一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老子的内向传播取向

第一节 坐进此道:老子思想的内向传播旨趣

第二节 为腹不为目:老子对自我与他者的思考

第三节 被褐怀玉:老子的自我互动与自我内省

第二章 有无相生:老子内向传播的独特操作范式

第一节 “无为”:批判社会,高扬主体的话语表征

第二节 以“无”的运思方式,观照生命安顿之“有”

第三节 以“无我”的方式实现自我超越

第四节 “无有相生”的内向传播模式与实现路径

第三章 “吾丧我”:《庄子》的内向传播思想

第一节 “吾丧我”命题呈现主我与客我关系意识

第二节 “丧”:庄子通过内向传播实现自我升华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真”:庄子“吾丧我”的最终指向

第四节 “吾丧我”命题中呈现的自我与社会关系

第四章 自我与超我的蝶变:庄子之梦的内向传播解析

第一节 梦:一种内向传播的特殊形态

第二节 庄子以“齐物”的方法重构梦境中的自我

第三节 庄周之梦:实现自我圆融自适的重要路径

第五章 因“见独”而“独见”:庄子的修行内向传播观念

第一节 独:“人即媒介”的自我观

第二节 “见独”:俗我与道我互动呈现出的内向传播形态

第三节 “独”何以“见”:道家内向传播运作机制及其条件的营造

第六章 修身为本:儒家内向传播的鲜明意蕴

第一节 构建以“修身”为传播原点的内向传播系统

第二节 “修身立命”: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向传播功能与基本路径

第三节 儒家修身观念群展示出的儒家内向传播操作旨趣

第七章 慎独成圣:先秦儒家“慎独”观的求索之路

第一节 “慎独”的“为一”指向。贯通修身与治世的内向传播过程

第二节 “慎独”:儒家内向传播寻求突破自我的独特范式

第三节 以内向传播视角观照先秦儒家的“慎独”观念

第四节 儒家“慎独”观对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的价值与意义

第八章 心物相合:儒家“慎独”内向传播观念的理路

第一节 “慎独”:儒家成己成物的内向传播思考

第二节 “慎独”:儒家内向传播的自省意识

第三节 心物相合:“慎独”的内向传播运作机制

第九章 道心与人心的博弈:儒家内向传播的理论表征

第一节 十六字心传:儒家内向传播的要旨

第二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儒家内向传播的问题意识

第三节 惟精惟一:儒家内向传播的价值导向

第四节 允执厥中:儒家内向传播构筑的社会良治范式

第十章 为仁由己:儒家“仁”观念的内向传播功能阐释

第一节 “为己之学”:儒家内向传播思想的学派表征

第二节 儒家“主我”的修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第三节 儒家“客我”的调整和完善

第四节 儒家“自我”的超越:思想和行动合于仁

第五节 儒家“仁”的内向传播实践具有形塑中华民族的时代价值

第十一章 “内圣外王”:儒家内向传播理论的核心范式

第一节 “内圣外王”:中国传统的内外兼修的理想人格

第二节 “内圣外王”:儒家内向传播中树立起的道德标杆

第三节 “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内向传播机制

第四节 儒家“内圣外王”内向传播观的时代意义

第十二章 明心见性:内向传播视域中的佛教心性论

第一节 直指人心:佛教内向传播的基本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一悟破万迷:佛教内向传播的基本维度

第三节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下的佛教心性论

后 记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3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