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万明著
页数:374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127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相继登上秦国的王位、吕不韦成为秦国的相国算起,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风雷激荡的五十五年。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
秦始皇何以振长策而御宇内?
胡亥何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项羽何以逐鹿中原西楚称霸?又何以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刘邦何以开创布衣将相坐天下的格局?为什么晚年高唱大风歌?
吕不韦、李斯有着什么样的人生际遇?
萧何、张良、韩信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又该如何大展身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何记载这跌宕起伏的五十五年?
作者简介
丁万明,1971年生,河北怀安人。河北省委党校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参与编撰《文白对照》(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主编《中华文化五千年》(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专著《文化生活与生活的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
本书特色
秦始皇何以振长策而御宇内?胡亥何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吕不韦、李斯如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赵高乱秦留给后世什么样的惨痛教训?
项羽何以逐鹿中原西楚称霸?又何以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笑到最后的刘邦晚年何以又高唱大风歌?
汉初的布衣将相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叔孙通等人又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
一切答案,尽在本书之中!
目录
第一讲 奇货可居:商人政治家吕不韦
一、风险投资,做与不做费思量
二、豪赌成功,讲策略更要靠运气
三、大贾营国,实打实的政绩
四、一字千金,营销术背后宏大的政治理想
五、红颜劫难,解不开的私情死结
第二讲 仓鼠人生:李斯的悲剧与大秦帝国的命运
一、仓鼠厕鼠,在所自处耳
二、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三、沙丘之变,安托命哉
四、助纣为虐,何可为计哉
五、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第三讲 身世迷离:始皇称谓有门道
一、姓甚名谁,居然是个问题
二、兹事体大,原姓演变四原则
三、正本清源,秦始皇究竟姓什么
四、何以姓赵,有说法必有道理
五、空穴来风,风从何来
第四讲 双面始皇:矛盾统一威伟业
一、动心忍性,自制而杀伐决断
二、善于纠偏,自奋而知错能改
三、毒民爱臣,自戾而知人善任
四、勤劳本事,自律而勤于政事
五、千古一帝,自负而雄才大略
第五讲 任法妄为:秦始皇致败之因
一、一封家书,第三只眼睛看始皇
二、用法刻深,剃头挑子一头热
三、暴虐成性,折腾万夫而七庙隳
四、淫侈极欲,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五、自锢天人,始皇的心思不要猜
第六讲 祖龙沙崩:左右不了身后事
一、流言预警,天怨人怒流言起
二、治安预警,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三、身体预警,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
四、举棋不定,亡征已显奈若何
五、扶苏仁懦,教我如何来选他
第七讲 千古一帝:百代都行秦政法
一、盖棺论定,千古一帝是非多
二、典章立制,千古基业万世功
三、开疆拓土,民族与文化双融合
四、文化浩劫,人间犹有未烧书
五、坑儒事件,扑朔迷离有争议
第八讲 赵高乱秦:权臣为乱多如此
一、是宦非宦,赵高究竟是不是阉宦
二、枉法惜才,一念之间埋祸胎
三、沙丘之谋,行符玺事定方向
四、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五、赵高乱政,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第九讲 二世胡亥:赶鸭子上架坏了事
一、少子胡亥,少习刻薄之教
二、顺水推舟,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三、变本加厉,为政务益刻深
四、指鹿为马,真相和解读
五、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第十讲 项羽脸谱:黑白分明一言难尽
一、贵族家风,有所不为彰显高贵
二、暖男本色,赢得美人失却霸业
三、暴戾本性,杀人如麻人心尽失
四、勇猛无敌,为将之勇与匹夫之勇
五、沐猴而冠,怀慝求援而终以孤立
第十一讲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一、迎立怀王,范增出了个馊主意
二、项梁战死,项羽没了主心骨
三、诛杀宋义,打破怀王之约的紧箍咒
四、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霸王崛起
五、彭城之战,不可沽名学霸王
第十二讲 霸王失策:天道如何拟力争
一、五伦俱失,焉能不败
二、战役得利,战略失势
三、楚汉相争,实质是人才相争
四、攻防有道,霸王被牵着鼻子走
五、进退失计,项羽也想用下三滥
第十三讲 四面楚歌:卷土重来未可期
一、鸿沟议和,绝不养虎自遗患
二、垓下之围,一阵无功便杀身
三、四面楚歌,向死而生为鬼雄
四、自屈其力,安行无礼忍为不义
五、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第十四讲 布衣皇帝:草根何以逆袭称帝
一、大器晚成,皇帝起于江湖
二、爱人喜施,成就其凝聚力
三、尚气任侠,成就其亲和力
四、明达大度,成就其领导力
五、杀伐决断,成就其执行力
第十五讲 达权知变:刘邦的威功之道
一、知人善任,故能群策群力
二、自知之明,扬长化短赢得人心
三、知己知彼,了解属下更要了解对手
四、知错能改,功莫大焉
五、困知勉行,百折不挠韧性强
第十六讲 高帝分封:封与不封有学问
一、解决隐忧,分封之前三件事
二、先封藩王,先封后封有玄机
三、南宫论治,先为分封定个调
四、功人功狗,论功行赏讲策略
五、元功排名,十八功臣定位次
第十七讲 安邦大策:拨乱世反之正
一、拨乱反正,儒生改变刘邦观念
二、郡国并行,大封同姓以镇抚天下
三、安民固本,赐爵授田休养生息
四、解甲徙民,兵有所归民失元气
五、汉承秦制,定都制礼安天下
第十八讲 殊途异命:生死富贵肯在天
一、田横之死,千古生风激懦夫
二、季布之用,贤者诚重其死
三、丁公之斩,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四、畏即于刑,则导天下以忘恩矣
五、攻守异势,戮一人而千万人惧
第十九讲 谨始慎终: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贯高之祸,小亮不塞大逆
二、两败俱伤,骄以失臣狠以亡君
三、陈豨造反,东施效颦惹祸端
四、刘邦平叛,姜还是老的辣
五、连锁反应,摁下葫芦起了瓢
第二十讲 韩信用兵:出神入化誉兵仙
一、发现兵仙,萧何月下追韩信
二、汉中问对,楚汉相争定方略
三、平定三秦,明出祁山暗度陈仓
四、背水一战,擒魏取代扑赵胁燕
五、下齐削楚,因敌变化韩信封神
第二十一讲 淮阴悲歌:不知明哲重防身
一、有志无行,以市井之志利其身
二、无德无友,乘时徼利市井志
三、有进无退,何能轻举学留侯
四、一饭千金,曾无一语感滕公
五、自矜功伐,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
第二十二讲 帝师张良:谋圣谋国亦谋身
一、豪气冲天,天涯更有莽男儿
二、孺子可教,一卷兵书作帝师
三、运筹帷幄,幕下复用张子房
四、深谋远虑,控御天下汉业崇
五、明哲保身,雍容进退真隐士
第二十三讲 相国萧何:岂得虚当第一功
一、慧眼识才,成败皆因萧相国
二、功人无二,萧相守关成帝业
三、营建未央,孰是孰非两说之
四、君臣际遇,圣意从来未可知
五、俭以养德,麒麟阁上识酂侯
第二十四讲 智臣陈平:善始善终称贤相
一、志存高远,英雄何必问出处
二、备受争议,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三、六出奇计,诸侯宾从于汉
四、深谙政治,救纠纷之难振国家之患
五、肱股重臣,安刘让位称贤相
第二十五讲 制礼作乐:叔孙绵蕞擅经纶
一、量主而进,进退与时变化
二、制礼作乐,卒为汉家儒宗
三、维护根本,愿以颈血污地
四、文过遂非,叔孙无愧名日通
五、道固委蛇,儒学国教第一声
第二十六讲 刘邦心事:还乡悲唱大风歌
一、封王酬功,异姓诸王不同心
二、四顾寂寥,绝顶高处不胜寒
三、匈奴边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四、太子懦弱,竖子固不足遣
五、规摹弘远,拨乱世反之正
后记
节选
秦始皇晚年的危亡预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爆发。 首先是流言预警。 秦始皇任法、暴虐、淫侈、自锢,导致天怨人怒,流言四起。有 三个流言让秦始皇心惊肉跳。 第一个流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三十二年,方士卢生入海求 仙,回来后汇报说根据一本叫《录图书》的文献记载——就是类似 于后世谶纬预言的书,这本书上说:“亡秦者胡也。”如果导致秦国灭 亡的是“胡”,那么秦始皇就要及早防范。问题是“胡”是什么?秦 始皇认为是胡人,也就是北部边疆的匈奴。为此他命将军蒙恬发兵 三十万人,北伐匈奴。以谶纬迷信的名义北伐匈奴,这事靠谱吗?著 名的《史记》研究者泷川资言就认为这只是秦始皇假借图谶北伐匈奴 的借口而已。钱锺书先生认为这事是后世好事者无聊附会的说法而已。问题是流言不止这一个。 第二个流言:“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三十六年,这一年天象异 常。火星运行到了心宿的位置。古人认为这种天象预示着天下将有大 变乱发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东南 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心宿属东方苍龙七宿之一)。结果有 一块陨石落在了东郡(这个郡的治所在今天的河南濮阳西南),有人 就在陨石上刻了“始皇死而地分”六个字。秦始皇命御史严加拷问, 也没有找到刻石之人。秦始皇下令把在陨石旁居住的人都杀了,把石 头也销毁了。类似的谣言不止这一个。前一年秦始皇决定修建阿房宫。 也是在这一年,就有“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流传。 紧接着,最让秦始皇寝食难安的第三个流言出现了——“明年祖
龙死”。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这一年的秋天,有使者晚上从关东经 过华阴平舒道向咸阳去,路上有人手持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把 这块玉璧送给镐池君。”并且说:“明年祖龙死。”使者问他为什么这么 说,这个人却忽然不见了,只留下了放在地上的玉璧。镐池君指镐池 的水神。使者把这件事汇报给秦始皇,秦始皇沉默了很长时间,说: “山鬼最多能预知一年之内的事。”回到后宫,他还说:“祖龙是人的先 祖。”秦始皇隐隐约约觉得是在预言自己的死亡,于是命皇家仓库的主 管者去看那块玉璧,主管官员回报说玉璧就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渡 江前祭祀时沉到江中的那块玉璧。秦始皇更加不自在。他命人占卜, 得到的卦辞是“得游徙吉”,意思是自己出游或者让老百姓迁徙。于是 秦始皇首先下令迁徙三万户内地的百姓到黄河以北的榆中和如今的内 蒙古等地。为了安抚迁徙的百姓,凡是成年男子都赐爵一级。而秦始 皇自己,为了避凶,决定再次出巡,由此开启了秦始皇人生的最后一 次出巡之旅。他最终死在了这次出巡路上。 这第三个流言司马迁写得活灵活现,神神道道。班固在《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司马光对此一字未写。在《资治通鉴》中只是 记载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 211 年)有陨石坠落在东郡,有人于 石上刻字说:“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于是派御史逐个查问当地的人, 但是没人承认此事是自己干的。始皇便下令将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全 部捉拿处死,然后命人焚化了那块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