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日根
页数:33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306715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关系的一本专著。书中系统梳理了科举制度程式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明清科举制度与文风养成、士林好尚、官场生态等方面的关系,在总结晚清科举所遇困境与变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选官制度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提升的观点。
作者简介
王日根
(1964-),江苏兴化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特聘教授,专门史(明清社会经济史)、海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八届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出版《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1996)、《中国会馆史》(2007)、《耕海耘波:明清官民走向海洋历程》(2018)等,编纂《中国会馆志资料集成》(第1辑10册,2013;第2辑16册,2019),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哲》《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书特色
科举制度这一选官机制产生了动员全社会学习文化的效果,这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明清科举制度确立的以理学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方针,无形地推动了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普及,促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有利于树立统一的价值观,便于舆论的统一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明清时期,社会相对和平稳定,社会治理相对切实有效,这与该时期科举制度的定制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落实,以及广大的接受科举文化教育的士子与民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目录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明清科举制度的定型化与普及 5
第一节 明以前科举程式的演变 5
第二节 明清科举考试的定型化 9
第三节 应试之准备 34
第二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文风养成 48
第一节 读书仕进渐成社会主流价值观 48
第二节 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 67
第三节 明清民间办学的社会经济背景 77
第四节 明清东南家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86
第三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士林好尚 102
第一节 明清科举制度的正途与异途 102
第二节 从笔记小说看科举考试中的神异观 117
第三节 明清小说所见科举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133
第四节 明代温州龙湾科举兴盛与文化发展 146
第五节 明清山东临朐冯氏科举望族 152
第四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官场生态 164
第一节 清代客场冒籍与土客冲突 164
第二节 从“枪手”看清代科场的市场化 176
第三节 清代科举考试舞弊中的挟带 186
第四节 光绪十九年广东乡试弊端表现与治理举措 196
第五节 生员与恶吏间的较量 208
第五章 晚清科举制度所遇困境及其变革 230
第一节 明清失意士子的职业走向 230
第二节 从《樊山政书》看晚清教育的变迁 242
第三节 科举社会的消逝与士子的境遇 251
第四节 清代福建家学、科举与社会适应 257
第五节 “道”与“器”的争锋:晚清科举的走向 266
第六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的思索 283
第一节 明代考官制度演变 283
第二节 《儒林外史》与民族文化的殷殷呼唤 296
第三节 菲律宾华人社会对民间教育的投入 311
第四节 维护高考的权威性,理性地对待高考 316
结语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27
绪论 1
第一章 明清科举制度的定型化与普及 5
第一节 明以前科举程式的演变 5
第二节 明清科举考试的定型化 9
第三节 应试之准备 34
第二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文风养成 48
第一节 读书仕进渐成社会主流价值观 48
第二节 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 67
第三节 明清民间办学的社会经济背景 77
第四节 明清东南家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86
第三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士林好尚 102
第一节 明清科举制度的正途与异途 102
第二节 从笔记小说看科举考试中的神异观 117
第三节 明清小说所见科举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133
第四节 明代温州龙湾科举兴盛与文化发展 146
第五节 明清山东临朐冯氏科举望族 152
第四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官场生态 164
第一节 清代客场冒籍与土客冲突 164
第二节 从“枪手”看清代科场的市场化 176
第三节 清代科举考试舞弊中的挟带 186
第四节 光绪十九年广东乡试弊端表现与治理举措 196
第五节 生员与恶吏间的较量 208
第五章 晚清科举制度所遇困境及其变革 230
第一节 明清失意士子的职业走向 230
第二节 从《樊山政书》看晚清教育的变迁 242
第三节 科举社会的消逝与士子的境遇 251
第四节 清代福建家学、科举与社会适应 257
第五节 “道”与“器”的争锋:晚清科举的走向 266
第六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的思索 283
第一节 明代考官制度演变 283
第二节 《儒林外史》与民族文化的殷殷呼唤 296
第三节 菲律宾华人社会对民间教育的投入 311
第四节 维护高考的权威性,理性地对待高考 316
结语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