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文图书编目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朱青青

页数:27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30705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理论及实践层面介绍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献编目的内涵、标准、原则等基本知识;“著录”部分讲解了中文图书题名、责任说明、版本等信息的著录; “标引”部分阐述了标引规则及方法,并通过几类典型文献加以解析; “名称规范”部分介绍和阐述中文名称规范工作,并分析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带给名称规范工作的一些启示;“编目相关问题研究”部分探讨了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编目的应对之策。本书可供图书馆编目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朱青青,1982年生。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文采编部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组组长。长期从事中文文献编目工作,曾获国家图书馆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青年人才奖。编著《海峡两岸中文图书编目工作比较研究》,主编《民国时期图书总目.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发表图书馆专业论文近20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从理论及实践层面介绍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实践性强。

目录

目 录

第1 章 引言

1.1 文献编目的内涵与范畴

1.2 文献编目领域的标准

1.3 文献编目的原则

1.4 文献编目的等级

1.5 文献编目与图书馆目录的关系

第一篇 著录

第2 章 文献著录相关概念

2.1 著录方式

2.2 著录项目

2.3 著录信息源

2.4 著录级次

2.5 著录原则

2.6 著录标识符

第3 章 题名著录3.1 题名的定义和类型

3.2 正题名的选取和著录

3.3 并列题名的选取和著录

3.4 统一题名的选取和著录

第4 章 责任说明著录

4.1 责任说明的内涵及构成

4.2 责任说明著录的一般规则

4.3 责任说明的著录格式

4.4 主要款目

4.5 责任者检索点的选取

4.6 责任说明著录实例

4.7 小结

第5 章 版本信息著录

5.1 版本的定义

5.2 版本学视角的“版本”

5.3 版本说明的著录规则

5.4 版本项的规定信息源

5.5 常见版本说明及著录实例

5.6 思考与建议

第6 章 出版信息著录

6.1 出版者名称存在的差异

6.2 出版者名称差异的原因分析

6.3 国内外著录规则

6.4 思考与建议

第二篇 标引

第7 章 文献标引概略

7.1 文献标引的定义与方法

7.2 分类法概述

7.3 主题法概述

7.4 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差异

7.5 文献标引的一般步骤

7.6 基于内容的标引方式

7.7 标引字段分析

第8 章 各类文献标引

8.1 文艺作品

8.2 传记文献

8.3 志书类等涉及地名的文献

8.4 历史类等论及时代的文献

8.5 教材教参

8.6 英语类文献

8.7 绘本类少儿文献

8.8 特殊编辑形式类文献

第三篇 名称规范

第9 章 名称规范工作

9.1 名称规范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9.2 名称规范控制的内容

9.3 中文名称规范工作的历史发展

9.4 中文名称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9.5 思考与建议

第10 章 FRAD 与中文名称规范控制

10.1 FRAD 概念模型概述

10.2 FRAD 对中文名称规范控制的启示

10.3 规范数据的用户分析与建议

10.4 小结

第四篇 编目相关问题研究

第11 章 基于采访视角的图书编目工作

11.1 图书采编工作的基本内容

11.2 图书采访工作对编目工作的影响

11.3 图书采编流程中的特殊问题探讨

11.4 思考与建议

第12 章 多卷书编目

12.1 多卷书的特征和类型

12.2 多卷书的著录

12.3 多卷书的标引

12.4 多卷书编目现状调研

12.5 思考与建议

第13 章 FRBR 化与文献编目

13.1 FRBR 的内涵

13.2 FRBR 化的缘起与内涵

13.3 书目FRBR 化的应用现状

13.4 书目FRBR 化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13.5 编目环节实现FRBR 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节选

编目作为图书馆最古老、最基本的业务活动之一,是图书馆开展文献服务的基础,是揭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无序信息资源有序整合操作方法中的重要部分,是帮助用户有效查询目录的关键。文献编目是根据文献检索的需要,以文献及各类型信息源为对象,对文献的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通过著录、标引、规范等步骤,形成题名、著者、出版机构名、分类号、主题词等信息集合,并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编制书目以汇集成图书馆目录,也即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原则,组织成目录并进行维护的过程。其核心价值是对文献资源的信息提取与序化,通过提取文献载体的外在信息和内容信息,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序和组织,为用户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文献的有效利用程度。
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元数据在图书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文献编目工作的范畴日益扩展。文献编目的范畴几乎可囊括所有产生元数据的环节,包括书目数据、规范数据、馆藏数据等制作的各个环节。国际编目原则声明(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ICP),将文献编目划分为描述性编目和主题编目。描述性编目提供描述性数据和非主题检索点。主题编目提供受控的主题词和分类号。
描述性编目包括著录和非主题检索点控制两部分。著录主要依据ISBD和著录条例等相关标准而产生,形成书目描述。所谓检索点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书目记录的可检索度,同时尽量降低处理、存储和管理维护编目信息的成本,编目规则规定了选择检索点的标准和选取数量。当书目信息的相同实体存在多个检索点形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检索点信息,确
定一个特定的检索点形式作为目录的缺省形式。检索点的选取数量和检索点形式的确定都是由编目规则规定的,习惯上被认为是标目法的范畴,属于规范控制的范畴。非主题检索点控制重点涉及题名、责任者等检索点数量和形式的选取。
主题编目也称为标引,是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提炼、取舍主题概念,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主题指知识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人、事、物等实体,也可是抽象的概念。标引包括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以主题词表、标题表等为工具,赋予文献语言词汇标识的过程称为主题标引。以分类法为工具,赋予文献数字或字母号码标识的过程称为分类标引。主题编目一直是信息组织的重要课题。对图书馆而言,主题编目就是应用分类法与主题法。这两种方法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能使分类法与主题法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应更能发挥其功能。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文图书编目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1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