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包学菊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57274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从梳理1931-1945东北现代文学中广泛存在的家庭、家族和乡土叙事文本入手,从中确立理解沦陷区文学的关键指向——家园叙事,并对其内在动因、表象特征、深层机制与文学史价做出分析。章按照作家群落勾勒1931-1945年间东北文学中家族家庭叙事内容的大体面貌,包括对夜哨、大北风、文选、文丛、艺文志等作家同人组织的创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第二章分别以城市、乡村的叙述语境为基点,以作家性别为个案采集标准,选取三位代表性作家的家园叙事文本进行个案解读,包括梁山丁、古丁、梅娘。第三章提出家族文化母题在沦陷区文学中的多种演绎形式,包括家园阴影下女性的诉难、特别化的复仇主题、家国同构观念在殖民地文学中的隐性意旨。第四章着重梳理异态时空下的东北现代小说的乡土主题。第五章对家园叙事的生成机制、文本中的形象意蕴、时空模式等做纵深发掘,并通过对比标识出了东北沦陷区小说家园叙事区别与关内同类主题的特征。本书的特点在于借助大量手资料,从主题研究的思路入手,借助“家园叙事”的新思路梳理东北沦陷区文学,由此探寻沦陷区文学的地缘特色和发生机制。
作者简介
包学菊,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东亚汉学研究会会员。现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地域文学与文化、汉语国际传播。与东北现当代文学相关的论文、评论文章曾发表于《文艺评论》《光明日报》等刊物。
目录
引言
东北现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乡土文化品格
第二节东北现代文学中家园叙事主题的存在样态
东北沦陷区各文学群落的家园叙事图谱
从夜哨到大北风:哈尔滨作家群体与“家”的红色印记
文选、文丛派作家:写实精神下的生死场
艺文志作家:家族文化反思与伦理批判
沦陷中后期的女性作家群落:受命于家与性别视界
家园叙事的个案解读
梁山丁的东北乡土家族史话
小城人生与古丁“暗”的一族
梅娘的家园记忆与性别话语
家族文化母题在东北沦陷区文学中的多重书写
性别政治的文学意象:被规约的女性
家族至上观念的极端演绎:血亲复仇
第三节 从家国同构到战时文学伤痕的隐现
第四章 乡土与国族主题的时代变奏
第一节 家乡到异乡之间:离去与归来的双重叙事
第二节 黑土地上的他者:以俄侨为核心的异族形象
第五章 东北沦陷区小说家园叙事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生成机制
第二节 形象意蕴
第三节 时空模式
第四节 比较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家园叙事与文学救赎:1931-1945东北沦陷区小说研究》: 《欧阳家的人们》十二章的内容虽截取的是封建家族崩溃过程中的一段局部影像,但“欧阳家”的代表性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式家族历史的整体演进轨迹,其长幼三代在新京、安东、奉天、哈尔滨的生活历程也包含了作者对东北都市病态人生的审视和剖析。小说借欧阳家二老太太五十寿辰的筵席作为结构的龙头,在铺陈了欧阳家自清以来的显赫家史和现今的血缘格局后,作者用“交叉性”“放射性”结构将家族成员逐一引领到场。长子欧阳新把持家产,因“毒”和“赌”的嗜好人不敷出,便与寄食在家的舅父何树德策划,把出卖祖坟松木的款项装入私囊。他的贪婪行径被发现后,受到七弟欧阳解的质问,而他掩盖此事的方法就是先给欧阳解扣上与自己的长女守箴渎伦悖德、行为不轨的罪名,并在弟弟受打击病倒后,借请来的朝鲜医师之手“灭口”。同欧阳解一样,欧阳新的长女欧阳守箴也是出身名门但不甘心被朽败家风窒息了生命活力的新青年,不齿于“那当作尸骸般讲来的家族历史,那生死混沌的弟兄行”。她一度奉七叔欧阳解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也是欧阳解的死令她决心只身逃出这个坟墓一样的家。到达安东时,欧阳守箴想要投奔的做政府科长的二叔欧阳善,已经因侵吞公款锒铛入狱,居心叵测的二婶要把她当作筹码去巴结当地权贵的少爷,使丈夫得以开释,欧阳守箴只得再次出逃至奉天。在这里,三叔欧阳实这个曾经在理想中“将教育视为神圣职业”的穷教员,已然在重度肺浸润的折磨下奄奄一息,一家五口的生活陷入了窘困末路。三婶对丈夫的贫病、懦弱无计可施,寄希望于守箴可以走出“欧阳家的末运”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欧阳守箴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此安身,便暂回新京旧家。家里等待守箴的首先是舅父何树德的流言陷阱,接着就是姑姑欧阳丽娜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旧情人以顶替赌债的阴谋伎俩。在热河边城公署任职的四叔欧阳觉回家省亲,这位“诗酒名士”除了炮制一篇《祭七弟文》,行尸走肉似的吟诵骈骊四六句外,对守箴的困境全不在意。守箴不禁在四叔的洗尘宴上痛斥父亲、舅父、姑姑的恶行,声言“我没法来做你们的牺牲”,终以去哈尔滨求学为名,再次脱离这个无可眷恋的家。她没按照祖母的意思去接受哈市官场显贵——五叔欧阳悟的照拂,而是坚决地和逃婚离家的同学李静洁一起去寻求新的天地,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 “欧阳家”人物之间垂直的代际冲突和平行的同代冲突,实际上缩影了新旧文化观念在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对峙格局,把五四新文学时期暴露家族制度弊害的模式做了广泛演绎。专横、败德的家族长辈,热情、脆弱的现代新人以及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因循者、败北者、畸形儿,共同存在于以“欧阳”为标志的家族谱系和以东北地域为范围的社会谱系里。这里代表落后封建文化的是欧阳新,在他与年轻一代之间无法调和乃至生死对决的矛盾里,作者首先揭示了大家族腐朽的制度文化泯灭人生意志、造成人性堕落,甚至在“被食、自食、食人”的怪圈里戕害生命。而就宏观的历史事实而言,封建势力的强大与暴虐曾让新兴力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某些生命个体的被扼杀正局部地显示了代价之沉重。其次,欧阳家第二代的其他人则代表着“摆脱了旧的,并不是新的”的中间层。处于“过渡时代”的欧阳善、欧阳悟、欧阳丽娜表面上是新兴都市文明培植起来的名媛俊士,但他们灵魂中并无现代价值观念的理性支撑,又丧失了传统伦理规范中必要的操守,可谓是社会变革时代分裂出来的半新不旧的生命,与因循守旧者欧阳觉、精神败北者欧阳实都将遭到历史的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