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祥芹
页数:248 页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72927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谁家的孩子上名校》由《妇女生活》杂志社编写。这是一套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丛书,从孩子学业成功、青春期心理变化、实例教子技巧、名人教子经验四个角度,探索十八岁以下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最佳对策,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涉及领域广泛,时代气息浓郁,案例生动翔实,分析深入浅出,是家长朋友不可多得的教子宝典。
《妇女生活》荣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荣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期刊特别奖。本刊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相关资料
没上过小学的女儿考上了中科大研究生◎金朋在河南省商丘市,今年45岁的李艳华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教育专家。她用一套自己摸索出的独特教学方法试着对女儿沈颖进行培养,结果女儿9岁直接上初中,15岁考入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6月5日,未满19岁的沈颖又收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兴趣教学法”打开女儿童年精彩之门李艳华和丈夫沈新民是1986年1月结的婚,同年12月27日女儿沈颖便出生了。当时沈新民是商丘市无线电厂保卫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因为双方老人住得远,夫妻俩只好自己带女儿。在李艳华看来,人对什么感兴趣,就更容易接受什么。女儿五六个月时,李艳华在下班后经常给她读一些画书,也不管她懂不懂,这种有意识的潜伏式培养慢慢便显现出效果:小沈颖7个多月就会喊“爸爸、妈妈”,说简单的词语,11个月能说成句的话,1岁时就可以对一件事做比较完整的表达。有这样的语言能力做基础,李艳华顺势开始教女儿认字。李艳华她没有按传统的方法从笔画和简单的字教起,而是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情景教学”,碰到什么教什么,吃饭时讲“米”,下雨时教“雨”。每做一件事情或使用一件物品,李艳华先教女儿说出名称,然后她将字或词在纸上写下来,以加强女儿的记忆。因为不好保存,刚开始李艳华教完女儿后就把写的字扔了,后来她索性利用自己学的图书管理知识,给女儿制作了样式统一的小卡片,每个字一张。那时候李艳华和丈夫一有空就剪、贴,下班后还要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有了卡片这种固定“教具”,李艳华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除了给每个字标注拼音,还在背面粘贴上跟这个字有关的形象图画、词组之类。这样的“教材”新鲜实用,孩子学起来很轻松。为了让女儿学起字来更有情趣,李艳华还尝试着对一些字进行拆解,编成顺口溜,比如“瓢”,她形象地教成“两(二)小吃西瓜”。教反义词“空”和“满”时,李艳华先找个空瓶子让女儿玩,告诉她这是空的,然后将瓶子装满沙子,再说这是满的。实践证明,这种直观有趣的方法很受孩子喜欢。沈颖2岁时便学会了200多对反义词,3岁时已经学会了1000多个常用的汉字。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李艳华还摸索着围绕一个字延伸到学习它的同音字、做部首归类、词语接龙、反义词连线、玩游戏组词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大大加快了沈颖学习汉字的速度。 如何让孩子从单纯认字过渡到乐于写字呢?李艳华采取的是“以画带文”方式。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和她所掌握
本书特色
献给所有渴望孩子成功的家长,一本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目录
节选
这是一套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丛书,从孩子学业成功、青春期心理变化、实例教子技巧、名人教子经验四个角度,探索十八岁以下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最佳对策,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涉及领域广泛,时代气息浓郁,案例生动翔实,分析深入浅出,是家长朋友不可多得的教子宝典。《妇女生活》荣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荣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期刊特别奖。本刊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