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与运用

封面

作者:陈瑛珣

页数:511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69678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章节架构,以八章为纲领:

第一章《从新视角出发》与第二章《谁在写历史》,以家族、社会史研究中缺席的妇女角色为主轴,讨论官方书写惯用的教化视野,寻求女性书写历史的方向。

第三章《地域社会妇女史料的发掘》,以海内外闽南经济类契约、贵州山林契约、潮汕民间歌谣等为例,分别讨论妇女史料的种类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妇女与家财管控》,根据为数众多的经济类契约文书这种将权利、义务规定得很清楚的实证史料,研究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

第五章《妇女家庭角色》、第七章《妇女生存心态》、第八章《妇女情欲与身体》,都将妇女史料运用在地域社会妇女生活专题研究上。

第六章《妇女生存空间》,采用动态的口述采访与实地调查方法,记录客家女性的大灶空间与生活文化内涵,并分析土楼空间配置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陈瑛珣,女,1966年生,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明清妇女社会史,著有《明清契约文书中的妇女经济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本书以清代以来民间妇女生活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二是探究身处于不同地域社会的妇女,她们面临生活中的难题,显露出的焦虑、困惑,她们处理生活困境的对应方式,通过对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耙梳、整理、描述,与妇女面对的生活问题相对应,通过史料的披露,将尽量真实的民间妇女生活史得以重现于历史的舞台之上。

目录

导言/1

一、历史书写中缺席的一环/3

二、历史性别研究的失焦与对焦/7

三、妇女史料研究的背景/9

四、研究主题架构/10

第一章 从新视角出发/13

第一节 明清妇女研究概况/13

第二节 以清代为研究起点/16

第三节 求真求意——民间生活史料的保存与诠释/16

一、古文书保存与研究/18

二、地域社会研究概况/32

第四节 清代以来妇女史料的种类/34

一、史志/34

二、家谱资料/35

三、契约文书/37

四、判牍文书/42

五、家书/45

六、歌谣、戏曲、文学作品/46

七、个人口述历史/48

第五节 清代以来妇女史料的运用/52

一、运用妇女史料的难度/52

二、运用妇女史料的角度/53

第二章 谁在写历史/58

第一节 《四川通志·列女传·贤淑》对女性角色的期望/58

一、采用贤淑类材料研究女性的理由/58

二、传统知识分子对妇女角色的期望/60

三、《四川通志》“贤淑类”妇女守节原因分析/67

四、冠冕堂皇的桎梏/73

第二节 男性书写中的女性角色失语现象

——以清代南台湾戏剧文本为例/75

一、戏曲形塑中的女性意象/77

二、男性书写对女性生活空间的表象叙述/86

三、女性终身成为“他者”的角色/94

第三节 从书写女性到女性书写/96

第三章 地域社会妇女史料的发掘/99

第一节 清代闽南地区的海内外两头家/99

一、19世纪闽南侨乡的海内外两头家/102

二、财产继承的法规与惯例/105

三、妇女财产问题案例分析/111

四、文书与案例中的海洋女性特质/115

第二节 贵州山林经济体系中的妇女生活史料/117

一、山林经济体系的形成/117

二、山林契约中的女性身份/119

三、苗族女性的劳力贡献/124

第三节 客家女性祖先的谥号与风水传说/126

一、从女性祖先谥号看客家对妇女的期待/127

二、客家女性祖先的风水传说/128

三、女性祖先谥号及其风水传说的作用/132

第四节 近代潮汕社会妇女史料/135

一、从经济面向探讨妇女的主体性/135

二、空间转换与性别的文化再造/138

三、针对特异情境的历史性别研究/147

第五节 珠三角妇女生活史料/149

一、两类珠三角妇女生活史料/149

二、咸水歌/150

三、张和声家族文书》/154

四、《东莞张氏文书》/156

五、从歌谣和经济类文书看妇女的生活/159

第四章 妇女与家财管控/16l

第一节 清代台湾分家阄书中的妇女财产权限/16l

一、阄书书写形式中的女性/164

二、公、私财产属性/172

三、女性身份与财产控管权限/176

四、清代台湾妇女财产支配权限/183

第二节 清代闽台托孤契约中妇女财产的变与不变/185

一、家产托管状况/185

二、台湾托孤契约书写与移垦社会特色/190

三、闽台女性行使财产权的变与不变/202

四、从托孤文书看闽台妇女的经济地位/210

第三节 清代贵州山林契约中的苗族女性/213

一、贵州苗族山林经营形态/214

二、贵州原住民林业契约文书格式与类型/224

三、女性在山林契约中的比例/228

四、民国时期贵州苗人地权加速流失/232

第五章 妇女家庭角色/235

第一节 明郑家族女性的闽南地域色彩与传统女德/235

一、郑家女性的地域色彩与传统女德/237

二、政治角力中力求生存的郑家女性/255

第二节 清代台湾契约文书在地化与妇女角色/258

一、清代闽台地区契约文书形态的延续/259

二、台湾汉移民契约习惯对原住民社会的影响/265

三、台湾移民社会契约文书地方化/268

四、清代汉族与平埔族女性性别角色分析/273

五、移民社会女主当家/287

第三节 客家人务实的婚姻契约关系/289

一、“团结”或“排外”/290

二、变例婚姻的法律规范、务实考虑/29l

三、移垦社会的两性关系/298

四、忍苦为家的婚姻内涵/309

第四节 完人——清末民初一位徽州妇女的自我期许/312

一、徽州地方贤母孝妇的原型/313

二、徽州女性与社会经济活动/322

三、变动时代中转化出来的新女性/327

第六章 妇女生存空间/333

第一节 客家民居大灶空间的文化意涵/333

一、客家民居大灶空间规划/335.

二、台湾美浓、内埔大灶空间/337

……

第七章 妇女生存心态

第八章 妇女情欲与身体

前言

中国经济史学,又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是中国历史科学的基础领域,它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学术的探索之路,走过了百年历程。在这百年沧桑的历程中,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既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的光辉洗礼,也经受了时代政治变迁的无端磨炼。随着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不经意地给甘为基石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蒙上了一层“低处不胜寒”的失落景象。

站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们及同仁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坚持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这么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才能冲破艰难困境,逐渐步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已经形成了两大居于主流地位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以严中平、李文治、吴承明教授等为代表人物的“国民经济史学派”和“新经济史学派”,以及以傅衣凌教授为奠基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也称为“新社会史学派”。前者注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并且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及其相互结合转变的研究,从中寻求中国传统社会自身蕴藏着众多的向近代化转型的能动的积极因素;而后者则特别注重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史,在复杂的历史网络中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注重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活现象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节选

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海洋社会女性已非单纯的“男主外,女主内”格局中的女主人。留在原乡家中的妻子,成为凝聚家庭结构关系的主流力量所在。女主人在家庭里所承担的压力,不仅仅是主中馈、理家务这样单纯。

王连茂举旅居印度尼西亚的泉州华侨蒋刚峰妻子黄氏(1863-1916)为例,指出:黄氏主持家政数十年,不仅要“亲田畴、筑庐屋、课耕织”,而且要“款洽乡族,经营钱布”,一切都作得“井井有条”。主内之外,还要跟外人据理力争。蒋峰刚中年时已聚资数十万,无赖之徒“借事侵牟”,黄氏出面承担更多责任,“宜人辄持之以理,不为威屈势夺,卒得以无事。”终于化解家庭危机。④

采取契约文书与诉讼案例来说明闽南妇女在家庭里头财产继承事件,得以讨论闽南妇女在海内外两头家所出现的生活问题。经过案例分析之后,发现对于不同地域社会里的汉族女性,在海洋特质的环境当中,前后时空呈现出认真过活、独立自主、融人社会经济活动的历史形象。透过比较福建泉州与海外(印度尼西亚)闽南女性的生活环境,研究海洋女性历史个案,运用实证材料,重新对海洋女性特质作一审慎的检视。

闽南人在海外所建立的家庭,因时空阻隔,分家时,情况复杂度提高,海内外两头家的财产继承里头,女性拥有法律规定以外的弹性空间。吧城妻子所继承的财产额度,灵活性远高于原乡妻子,可是,更多吧城妻子可能遭到抛弃,却没有宗族出面理会的尴尬情况。由此突显出海内外两头家的女性,因应社会环境需求,分别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与运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