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图说浙江

封面

作者: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

页数:233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306378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左图右说的创新表达方式, 通过文化浙江、活力浙江和生态浙江三大模块全方位展现浙江过去、现在和未来, 及其历史文化、自然本底与经济社会。世界稻作之源的河姆渡文化、世界丝绸之源的钱山漾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所代表的良渚文明等, 表明浙江地方文化具有全球意义。一定程度上, 浙江是中国的缩影。进入当代, 浙江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 且竹林密布, 中亚热带特色鲜明, 山清水秀, 人文荟萃, 富有灵性和诗意。浙江已不再局限于安居, 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诗意栖居,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样本和示范。

目录

目录

前言

引言

1.“浙”字解析:浙江=钱塘江/3

2.鱼米之乡,宜居之地/5

3.锦绣浙江,旅游胜地/7

上篇 文化浙江卷

一、宏观区位与文明溯源/11

1.全球宜居,中国三居其一/11

2.北纬30°线与四大古代文明/13

3.优越的气候条件与资源/15

4.河姆渡文化:世界著名稻作文化/17

5.马家浜文化:东方文明的曙光/19

6.钱山漾文化:世界丝绸之源/21

7.良渚文明:中华文明的源头/23

8.气候变迁与文明衰落/25

9.杭州湾变迁与大禹治水/27

10.大禹治水的文化符号:东西方文明的分野/29

11.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31

二、地脉大势与山越文化/33

1.浙江文化,其基在山/33

2.百越文化之首的山越文化/35

3.洞天福地:浙江十居其三/37

4.浙江的龙泉青瓷/39

5.位居全国前列的森林覆被/41

6.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43

7.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45

8.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首/47

9.文化分区的山系密码/49

10.山系格局与浙江方言/51

11.山系格局与行政区划Ⅰ:秦至隋朝/53

12.山系格局与行政区划Ⅱ:唐至清朝/55

13.山系格局与行政区划Ⅲ:1949年以后/57

三、江南文化与诗意栖居/59

1.浙江之基在山,浙江之枢在水/59

2.越国的变迁/61

3.吴越文化的交融与江南文化/63

4.江南文化与理想家园梦/65

5.江南水乡与江南文化/67

6.浙江与江南文化Ⅰ:要素视角/69

7.浙江与江南文化Ⅱ:时间视角/71

8.浙东唐诗之路/73

9.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75

10.徐霞客游记与霞客古道/77

11.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起源地/79

12.流域:东方文明的基本单元/81

13.世界文化遗产/83

14.非物质文化遗产/85

15.广泛分布的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7

中篇 活力浙江卷

四、海洋基因与陆海融合/91

1.海域与海岛/91

2.浙江之基在陆,浙江之魂在海/93

3.中国海洋文明的源起/95

4.京杭大运河与对外贸易门户/97

5.杭州: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城市/99

6.舟山Ⅰ:佛教文化与南海观音/101

7.舟山Ⅱ:自贸区与最新区/103

8.温州的经商传统与全球化/105

9.“义新欧”中欧班列领跑“一带一路”/107

10.杭州湾大湾区Ⅰ:杭州在长三角中的地位/109

11.杭州湾大湾区Ⅱ:湾区经济/111

12.浙江:“一带一路”的交会点/113

五、开发效率与空间优化/115

1.经济发展活力Ⅰ/115

2.经济发展活力Ⅱ/117

3.城市等级与规模/119

4.城镇综合实力/121

5.空间发展潜力/123

6.空间发展约束力/125

7.建设用地适宜性/127

8.空间开发强度/129

9.房屋分布强度/131

10.空间开发效率/133

11.产业集聚区空间开发强度/135

六、地方本土与创新精神/137

1.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137

2.全国领先的上市企业/139

3.全国百强区与百强县/141

4.独具特色的县域块状经济/143

5.特色小镇分布/145

6.地理标志产品/147

7.领先全国的高速铁路路网/149

8.空间开发优化格局/151

9.浙江的科创大走廊/153

10.义甬舟开放大通道/155

下篇 生态浙江卷

七、生态资产与零碳排放/159

1.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159

2.植被的固碳释氧能力/161

3.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163

4.植被的净化大气环境能力/165

5.植被的营养物质循环/167

6.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169

7.生态资产价值核算Ⅰ/171

8.生态资产价值核算Ⅱ/173

9.碳排放分布/175

10.碳吸收分布/177

11.净碳排放分布Ⅰ/179

12.净碳排放分布Ⅱ/181

13.零碳排放指数/183

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业/185

1.人口分布Ⅰ/185

2.人口分布Ⅱ/187

3.陆路交通网分布/189

4.高铁站点可达性/191

5.机场可达性/193

6.沿海港口可达性/195

7.高速公路互通口可达性/197

8.城乡客运站可达性/199

9.小学可达性/201

10.初级中学可达性/203

11.高级中学可达性/205

12.医疗设施可达性/207

13.养老设施可达性/209

14.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211

15.公共服务便捷度综合评价/213

九、人居环境与安居乐业/215

1.地形宜居性/215

2.空气质量/217

3.气候宜居性/219

4.水文宜居性/221

5.地表植被宜居性/223

6.自然灾害危险度Ⅰ/225

7.自然灾害危险度Ⅱ/227

8.自然灾害危险度Ⅲ/229

9.生态环境优越度/231

10.生态环境与人口、经济的空间耦合/23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图说浙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0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