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易小明 著
页数:27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216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共同享受、生活幸福才是发展的目的。由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占用了过多的社会财富,而另一些地方和部门则占用的社会财富又太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绝大多数人谋利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因此,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当下急需的,而且是长远必须的。
本书从党中央大力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出发来展开对 “共享财富”系统探讨。全书共分4章,章论述财富共享概念,提出财富共享包括财富的共同享有享用和财富的公平享有享用,共同享有享用是它的“直观规定”,公平享有享用是它的内在基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财富共享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财富共享思想的内容与特质进行梳理。第三章 财富共享的基本依据,从共在与共享、共构与共享、共创与共享三个维度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从相对抽象到相对具体的视角来展开的。第四章 财富共享的基本原则,财富共享当以正义原则为基础,但也不排除仁爱方式,前者是从社会管理角度,后者是从个人道德境界角度来言说的,以第四章为核心。
作者简介
易小明,男,土家族,1965年生于湖南省龙山县洛塔乡。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2003年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毕业,2005至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2004年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访学,2016年底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学。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首届“百位优秀社科人才”,湖南省省级学科带头人。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伦理学与文化教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社会差异研究》《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民族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合著)《民族伦理文化研究》(合著)《思想的河床》(合著)《哲学思维方法研究》(合著)等6部著作,主编《文化差异与价值体系》《湘西文化大辞典》《中国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曾多次获湖南省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007年评聘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评聘为河南大学省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评聘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节 共享理念与财富共享
一、共享与财富共享
二、理解财富共享的应有视角
第二节 社会财富共享要求的当下凸现
一、提出社会财富共享的现实依据
二、财富共享须反对平均主义
三、合法致富:财富共享的基石
第三节 财富差异与财富共享
一、财富差异的必然生成
二、财富差异的历史命运
三、面对财富差异的应然态度
第二章 财富共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源头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孕育着共享的根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蕴含的共享元素的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蕴含的共享元素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列宁、毛泽东的经济平等思想
一、列宁的经济平等思想
二、毛泽东的经济平等思想
第三章 财富共享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共在作为共享的依据
一、海德格尔的共在概念
二、列维纳斯的绝对他者
三、主体的伦理之在
第二节 共构作为共享的依据
一、社会共构理论
二、共构与人权平等
三、社会合作体系
第三节 共创作为共享的依据
一、财富共创理论
二、共创才能共享
三、致富:共创的内在动力
第四章 社会财富共享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会财富共享的正义原则
一、社会财富共享的公平本质
二、个人所有权:经济公平的基石
三、社会财富共享的正义规定
第二节 社会财富共享的仁爱原则
一、仁爱原则
二、慈善行为
三、同情原理
第三节正义原则与仁爱原则的协同
一、两个原则的社会性协同
二、两个原则的分域性协同
三、两个原则的主体性协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