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祁志祥
页数:41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00374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徐中玉先生是文学界泰斗、一代学术宗师、“大学语文之父”,《徐中玉先生传略、轶事及研究》是首部系统叙写其生平和学术、生活经历的著作。书中既有徐先生开门弟子毛时安、关门弟子祁志祥对徐先生一生经历的翔实描绘,也有徐先生长子徐隆以及钱中文、陈伯海、王纪人、赵丽宏、胡晓明、金丹元、胡范铸、朱国华、赵勇等时贤对徐先生为人为学的独特解读;既有南帆、蒋树勇、谢柏梁、吴炫、张建永、田兆元、朱桦等弟子对往年问学于先生的深情回忆,也有谭帆、周锡山、王思焜、陆晓光、陆炜等后学对徐先生学术襟怀的一手研究;还有与徐先生有过交集的其他学人的研究、回忆文札。阅读《徐中玉先生传略、轶事及研究》,可以走进百岁大师徐中玉先生起伏跌宕、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祁志祥,1958年生,江苏省大丰人。“乐感美学”学说创始人。文学博士,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建设性后现代立场,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文艺是审美的精神形态”一说。兼任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规划教材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1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30余部。著作曾获教育部及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等。代表作:《乐感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特色
《徐中玉先生传略、轶事及研究》是第一部系统叙写徐中玉先生一生生活和学术历程的传记,也是第一部全面解读徐先生人格风范、文艺主张和学术贡献的专著。
全书由徐先生的弟子、同事、后学、友人联合撰写、精心打造。透过《徐中玉先生传略、轶事及研究》,可以认识徐先生追求真理、独立不阿的铮铮风骨,可以了解徐先生脚踏实地、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可以体悟徐先生心系天下、文必济用的现实关怀,可以领略徐先生外方内圆、圆融万方的处事能力。
国内首部徐中玉先生的传记,全书分为传略、轶事、研究三部分,众多学界名家执笔撰写,不仅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徐中玉先生的必读之书,同时可为研究徐中玉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上编 徐中玉先生传略
祁志祥 徐中玉先生传略/ 2
毛时安 忧患年代更需精神坚守:为徐中玉先生百岁华诞画像/ 49
吴 炫 忧患人生:徐中玉先生素描/ 63
中编 徐中玉先生轶事
徐 隆 为老爷子炒豆豉肉丁/ 82
钱中文 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徐中玉先生的立德与立言/ 86
钱中文 徐中玉先生的忧患意识/ 90
童庆炳 徐中玉先生的“三个高台”/ 100
陈伯海 留得正气在人间/ 105
王纪人 “想做点好事实事,如此而已”/ 111
黄世瑜 一位永做更高攀登的人/ 116
南 帆 学人的承担/ 120
南 帆 纯粹的知识分子/ 126
胡晓明 徐中玉老师/ 131
毛时安 我是如何成为“徐先生弟子”的/ 138
毛时安 活出生命的意义/ 142
赵丽宏 高山不老松,风雪见峥嵘/ 152
朱国华 华东师大“长寿系”是怎样炼成的 / 158
赵 勇 黄药眠、徐中玉、童庆炳:三代学者的友情/ 166
胡范铸 “他们的徐中玉”和“我的徐中玉”/ 175
金丹元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宗师徐中玉教授/ 180
周锡山 度量宏阔的领路良师/ 185
蒋树勇 师恩永泽:追思我的老师徐中玉先生/ 196
谢柏梁 徐中玉先生的诲人之道/ 199
张建永 吾师徐老 中正如玉/ 205
吴 炫 徐先生的“犟”/ 213
朱 桦 一身“硬朗”,一生“风骨”/ 220
田兆元 追寻先生的审美路径/ 231
祁志祥 忆中玉师:道德文章,山高水长/ 237
祁志祥 我与徐中玉先生的师生缘/ 252
钱 虹 徐中玉先生:铮铮风骨,国士无双/ 259
吴芸茜 十六年前与徐中玉先生的那次辩论/ 269
吴芸茜 徐中玉先生95岁为我写推荐信/ 276
吴 炫 “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徐中玉先生访谈录/ 281
下编 徐中玉先生研究
谭 帆 徐中玉教授与中国大学语文教育/ 300
陆晓光 中文“师范”与大学精神:读《徐中玉文论自选集》/ 307
徐行言 徐中玉先生与中国大学精神的重建/ 322
陆继椿 徐中玉先生语文观给我的启示/ 328
王思焜 “发挥事业,彪炳辞义”:徐中玉教授与文艺理论学术事业/ 334
周锡山 徐中玉在古代文学理论领域的杰出贡献/ 360
陆 炜 坚实、博大、创新:徐中玉先生的学术品格/ 380
彭国忠 现实关怀与人民主体:徐中玉先生苏轼研究述评/ 392
祁志祥 徐中玉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文艺主张/ 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