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节末
页数:33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81735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比兴是先秦古人“比类看”思维方式的体现。《易经》贡献了自然与人事并置的结构,构成比兴经验的初声。《诗经》的结撰技术因比类思维呈现出典型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道德论侵入比类思维,影响了《楚辞》的写作和诗学观念的创新,比兴诗学于此诞生。本书探讨哲学与作品互证的中国美学史新写法,努力将中国美学史建立于广袤的中国人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改变中国美学研究中或是做概念史梳理,或是做作品情态评价的单调理论走向。
作者简介
张节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早年先后从南京师范大学吴调公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先生游,得其三昧。代表作《禅宗美学》,获教育部三等奖。
目录
第一节 作为世界观的“类”与比类
第二节 作为断代史的比兴美学
第一章 商周自然观转折与并置结构
第一节 商代神性自然观
第二节 由神到人的自然观转折
第三节 并置:比兴之初声
第四节 《周易》古经中的并置结构
第二章 《周易》古经的原始比兴
第一节 并置结构中的比
第二节 兴:并置结构中比之虚化
第三节 受制于占筮的比兴结构
第四节 原始比兴之延展
第三章 比类经验与比类思维
第一节 “类”与天人之际
第二节 孔门“比德”
第三节 孟子与庄子:天人合一的两种神秘境界
第四节 观水:比类经验之个案研究
第四章 《诗经》《楚辞》的比兴经验
第一节 “诗言志”和孔子论“兴”
第二节 《孔子诗论》“《关雎》以色喻于礼”说
第三节 《离骚》的博喻和抒情:以“比”入诗的典范
第四节 自然类比人事:屈赋“惜春悲秋”之时间意识
第五章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比兴诗学的成形
第一节 经学家解诗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循环解释:往返于“美刺”和“比兴”之间
第三节 《离骚》被编入《诗经》解释学之谱系
第四节 郑玄对“赋比兴”的首次定义
第六章 缘情诗对比兴审美经验的冲击
第一节 诗歌缘情论与缘情诗
第二节 背离比兴经验:真情实感之抒发
第三节 两汉魏晋诗歌的缘情化改造
第四节 六朝诗论家所描述的比兴概念及其诗学史
第七章 物感经验的兴起与比兴经验的消解
第一节 感物缘情:缘情诗情景组织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与物感美学的兴起
第三节 魏晋感物诗的美感经验及诗史地位
第四节 比兴、物感审美经验差异论
第八章 玄学影响下的诗体革命与比兴经验的退却
第一节 玄言诗与诗体革命:对比兴经验的反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主义与散文化
第三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直观与审美游戏
第四节 声色大开与比兴经验之退却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