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交通流理论及应用

封面

作者:王昊,金诚杰编著

页数:220页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141645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12章, 内容包括: 绪论、交通流基本参数、交通流基本特性、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宏观连续模型、元胞传输类模型、间隙接受理论、交叉口延误分析、行人交通流、交通流理论的新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交通流的特征与特性,及衡态和衡态的数学模型构建方法。全书共12章,第1章介绍交通流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沿革;第2章介绍交通流的基本参数描述方法;第3章介绍交通流的基本特征;第4、5、6章介绍常用的交通流微观动力学模型;第7、8章介绍常用的交通流宏观动力学模型;第9、10章介绍交叉通流的分析方法;第11章介绍行人交通流基本理论;第12章介绍交通流理论的新发展。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教材,并可供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交通流理论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2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沿革

1.3 交通流模型间的联系

1.4 本书内容介绍

课后br/>第2章 交通流基本参数

2.1 基于时空轨迹的交通流基本参数描述方法

2.2 基于累积计数曲线的交通流基本参数描述方法

2.3 交通流基本参数的一般性定义

2.4 交通流基本特征参数观测方法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3章 交通流基本特征

3.1 交通流统计特征

3.2 交通流基本图特征

3.3 交通流动态特征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4章 跟驰模型

4.1 跟驰模型的一般性描述

4.2 刺激-反应类模型

4.3 间距类模型

4.4 优化速度类模型

4.5 社会力模型

4.6 低阶线性模型

4.7 跟驰模型标定

4.8 跟驰模型的稳定性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5章 换道模型

5.1 换道模型的一般性描述

5.2 Gipps模型

5.3 离散选择类换道模型

5.4 MOBIL模型

5.5 换道模型的参数标定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6章 元胞自动机模型

6.1 概述

6.2 单车道模型

6.3 多车道模型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7章 宏观连续模型

7.1 LWR模型

7.2 高阶连续模型

7.3 连续模型与跟驰模型之间的联系

7.4 连续模型的数值计算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8章 元胞传输类模型

8.1 无匝道元胞传输模型

8.2 有匝道元胞传输模型

8.3 LC模型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9章 间隙接受理论

9.1 间隙接受模型

9.2 参数标定

9.3 主路优先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9.4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交叉口延误分析

10.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

10.2 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11章 行人交通流

11.1 统计学特征

11.2 连续模型

11.3 离散模型

课后br/> 参考文献

第12章 交通流理论的新发展

12.1 三相交通流理论

12.2 智能网联交通流

课后br/>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交通流理论及应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