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汤宇卿等著
页数:135页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08911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住区和交通流的相关知识以及住区交通流的研究理论等, 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 第二部分将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预设模型与调整交通参数信息, 模拟小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状况, 在作为辅助设计的手段同时并加强对居住小区交通组织的认识。
本书特色
本书稿分为两部分,最部分主要阐述住区和交通流的相关知识以及住区交通流的研究理论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将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进行虚拟仿真实验,通过预设模型与调整交通参数信息,模拟小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状况,在作为辅助设计的手段同时并加强对居住小区交通组织的认识。书稿主要面向城乡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 住区交通流概述
1.1 住区的概念
1.2 交通流的概念
1.3 住区交通流的概念
1.4 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
1.4.1 住区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关系
1.4.2 住区交通流在城市交通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4.3 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紧密相关
1.5 住区交通流的研究意义
1.6 本书特色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住区交通发展的演进
2.1 国内古代和近代住区交通组织的变迁
2.1.1 聚落制
2.1.2 闾里制
2.1.3 里坊制
2.1.4 坊巷制
2.1.5 小结
2.2 国外古代和近代住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2.2.1 古代文明时期国外城市住区交通发展
2.2.2 18世纪中叶前国外城市住区交通发展
2.2.3 小结
2.3 现代住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2.3.1 城市集中主义
2.3.2 面向机动化的邻里单位
2.3.3 人车分流的“雷德朋体系
2.3.4 交通安宁化及其荷兰Woonerf住区交通改造
2.3.5 新城市主义
2.3.6 小街道与绿色社区
2.3.7 住区路网设计与交通流组织
2.3.8 海绵住区
2.3.9 智慧住区
2.3.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今住区交通组织模式解析
3.1 住区用地规模与交通流组织
3.2 住区开发强度与交通流组织
3.3 现代交通方式与交通流组织
3.3.1 小汽车交通
3.3.2 自行车交通
3.3.3 电动自行车交通
3.3.4 步行交通
3.3.5 公共交通
3.4 交通出行结构与交通流组织
3.5 住区路网结构与交通流组织
3.5.1 网格路网
3.5.2 线形路网
3.5.3 交叉路网
3.5.4 中环路网
3.5.5 外环路网
3.5.6 “C形”路网
3.6 住区交通模式与交通流组织
3.6.1 人车共存
3.6.2 人车部分分流
3.6.3 人车完全分流
3.7 住区管理模式与交通流组织
3.7.1 开放式住区
3.7.2 小街坊住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路交通仿真研究概述
4.1 道路交通仿真
4.1.1 概述
4.1.2 道路交通仿真特点
4.1.3 道路交通仿真类型
4.2 宏观交通仿真
4.2.1 概述
4.2.2 应用举例
4.2.3 小结
4.3 中观交通仿真
4.3.1 概述
4.3.2 应用举例
4.3.3 小结
4.4 微观交通仿真
4.4.1 概述
4.4.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结构
4.4.3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应用软件
4.4.4 小结
4.5 道路交通仿真应用趋势
4.5.1 虚拟现实技术
4.5.2 与其他系统集成仿真模拟
4.5.3 离散仿真与并行处理
4.5.4 交通需求仿真与交通控制系统仿真
4.6 小结
第5章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
5.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简介
5.1.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模型文件处理要求
5.1.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构成
5.1.3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特点
5.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练习
5.2.1 实验练习(一):模块界面及基础操作
5.2.2 实验练习(二):出行结构调整练习
5.2.3 实验练习(三):交通仿真模拟练习
5.2.4 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
5.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3.1 哪里有样例模型(Sketchup)和样例道路文件(.dwg)
5.3.2 导入模型后机器非常卡怎么办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区交通流理论和虚拟仿真展望
6.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阶段总结
6.1.1 理论指导实验模块
6.1.2 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6.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阶段不足
6.2.1 道路结构呈枝状,出行轨迹相对固定单一
6.2.2 固定参数较多,灵活调整的参数相对有限
6.2.3 适应平原住区,山地住区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6.3 未来展望
6.3.1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反馈设计
6.3.2 自主导入模型,模型场景多元化
6.3.3 模拟出行行为,自定义轨迹线路
6.3.4 仿真结果多样,丰富实验任务
6.3.5 开放实验端口,对接规划软件
6.3.6 需要与时俱进,考虑多元因素
6.4 本章小结
第1章 住区交通流概述
1.1 住区的概念
1.2 交通流的概念
1.3 住区交通流的概念
1.4 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
1.4.1 住区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关系
1.4.2 住区交通流在城市交通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4.3 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紧密相关
1.5 住区交通流的研究意义
1.6 本书特色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住区交通发展的演进
2.1 国内古代和近代住区交通组织的变迁
2.1.1 聚落制
2.1.2 闾里制
2.1.3 里坊制
2.1.4 坊巷制
2.1.5 小结
2.2 国外古代和近代住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2.2.1 古代文明时期国外城市住区交通发展
2.2.2 18世纪中叶前国外城市住区交通发展
2.2.3 小结
2.3 现代住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2.3.1 城市集中主义
2.3.2 面向机动化的邻里单位
2.3.3 人车分流的“雷德朋体系
2.3.4 交通安宁化及其荷兰Woonerf住区交通改造
2.3.5 新城市主义
2.3.6 小街道与绿色社区
2.3.7 住区路网设计与交通流组织
2.3.8 海绵住区
2.3.9 智慧住区
2.3.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今住区交通组织模式解析
3.1 住区用地规模与交通流组织
3.2 住区开发强度与交通流组织
3.3 现代交通方式与交通流组织
3.3.1 小汽车交通
3.3.2 自行车交通
3.3.3 电动自行车交通
3.3.4 步行交通
3.3.5 公共交通
3.4 交通出行结构与交通流组织
3.5 住区路网结构与交通流组织
3.5.1 网格路网
3.5.2 线形路网
3.5.3 交叉路网
3.5.4 中环路网
3.5.5 外环路网
3.5.6 “C形”路网
3.6 住区交通模式与交通流组织
3.6.1 人车共存
3.6.2 人车部分分流
3.6.3 人车完全分流
3.7 住区管理模式与交通流组织
3.7.1 开放式住区
3.7.2 小街坊住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路交通仿真研究概述
4.1 道路交通仿真
4.1.1 概述
4.1.2 道路交通仿真特点
4.1.3 道路交通仿真类型
4.2 宏观交通仿真
4.2.1 概述
4.2.2 应用举例
4.2.3 小结
4.3 中观交通仿真
4.3.1 概述
4.3.2 应用举例
4.3.3 小结
4.4 微观交通仿真
4.4.1 概述
4.4.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结构
4.4.3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应用软件
4.4.4 小结
4.5 道路交通仿真应用趋势
4.5.1 虚拟现实技术
4.5.2 与其他系统集成仿真模拟
4.5.3 离散仿真与并行处理
4.5.4 交通需求仿真与交通控制系统仿真
4.6 小结
第5章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
5.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简介
5.1.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模型文件处理要求
5.1.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构成
5.1.3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特点
5.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练习
5.2.1 实验练习(一):模块界面及基础操作
5.2.2 实验练习(二):出行结构调整练习
5.2.3 实验练习(三):交通仿真模拟练习
5.2.4 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
5.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3.1 哪里有样例模型(Sketchup)和样例道路文件(.dwg)
5.3.2 导入模型后机器非常卡怎么办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区交通流理论和虚拟仿真展望
6.1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阶段总结
6.1.1 理论指导实验模块
6.1.2 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6.2 住区交通虚拟仿真实验阶段不足
6.2.1 道路结构呈枝状,出行轨迹相对固定单一
6.2.2 固定参数较多,灵活调整的参数相对有限
6.2.3 适应平原住区,山地住区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6.3 未来展望
6.3.1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反馈设计
6.3.2 自主导入模型,模型场景多元化
6.3.3 模拟出行行为,自定义轨迹线路
6.3.4 仿真结果多样,丰富实验任务
6.3.5 开放实验端口,对接规划软件
6.3.6 需要与时俱进,考虑多元因素
6.4 本章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