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进主编
页数:31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2434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法”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按摩、熏洗、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针灸、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外治法多达四百余种,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药物外治法、非药物外治法。在治疗范围上一般分内病外治、外病外治两大类,具体到临床外治法又分为内科外治法、外科外治法、妇科外治法、儿科外治法、骨科外治法等。
作者简介
刘万里,医学博士,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并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主持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5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多项科学技术奖。 叶进,医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学会青春期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组副组长。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任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主任。
目录
第一章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章 小儿常用外治疗法
第一节 小儿常用药物外治法
第二节 小儿常用非药物疗法
下篇 各论
第三章 肺系疾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乳蛾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肺炎喘嗽
第五节 哮喘
第六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四章 脾系疾病
第一节 口疮
第二节 鹅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泄泻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厌食
第八节 积滞
第五章 心肝疾病
第一节 夜啼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儿童多动症
第四节 儿童抽动症
第五节 惊风
第六章 肾系疾病
第一节 尿频
第二节 遗尿
第三节 五迟五软
第七章 时令及其他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节 手足口病
第三节 水痘
第四节 麻疹
节选
《儿科常见病外治疗法/常见病外治疗法丛书》: 需注意:①反复呼吸道感染2次感染间隔至少7天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但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应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是禀赋虚弱,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卫外不固。外因是喂养不当,精微摄取不足;调护失宜,外邪乘虚侵袭;用药不当,损伤正气;疾病所伤,正气未复。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本病病机主要在于正虚易感,或正虚邪伏;其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脾、肾。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重在辨识邪正消长变化及不同的病程特点。急性感染期应注意分辨表里寒热;迁延期邪毒渐平虚象显露,应辨正邪消长之势;感染间歇期以正虚为主,当辨肺脾肾何脏虚损以及气血阴阳的偏衰。 急性感染期间,应根据不同病证病机特点拟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同时应注意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多虚,加上久病缠绵,故用药不能发散太过,以防汗出过多,伤精耗气。迁延期在扶正祛邪的同时,注意祛邪务尽,不宜过早使用补益或酸涩的药物,以免造成邪气留恋。 本节所述为感染间歇期的治疗,多属病后正虚,以肺脾功能失调为多,故应确立扶正固本为其基本治疗原则,根据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营卫失调的不同证型,分别采用健脾补肺、益气养阴、调和营卫等治法进行治疗。但须注意此期的治疗不宜过于温阳或滋补,以防产生内热或碍脾生痰之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内服药配合外治疗法,外治法中包括伏九贴敷法、捏脊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等。各种外治疗法可单用,也可选择多种疗法综合使用。一、伏九贴敷法 1.适应证本病属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营卫失调证者。 2.操作方法 (1)常用药: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可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引自《张氏医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治疗方法:选取相应药物打成细末120目混合均匀,装瓶备用;每次取药适量,加凡士林、甘油调和成糊状(泥状、饼状),以不渗出液体为佳;患儿取平卧位,暴露所取穴位(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定喘等),注意保暖,用棉签蘸取温开水(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75%酒精)清洁穴位及穴位周围皮肤,将调好的适量药糊(药泥、药饼)涂敷于穴位,以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也可使用离子导入仪或微波理疗仪辅助促进药物透入。 (3)治疗时间: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因贴敷的药物(如白芥子等)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药物在皮肤留置的时间不宜过长。儿童1~4小时为宜。伏天贴敷一般3次(如有闰伏则4次),10天1次,九天贴敷从“一九”开始,9天1次,贴满“三伏三九”为1个疗程,连续3年,治疗满3年为佳。3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