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万友生医学丛书寒温统:论新版

封面

作者:万友生著

页数:41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32358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全国有名中医万友生教授所著。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分为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四章;下篇各论分为表寒虚实证治、表热虚实证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里热虚实证治、里寒虚实证治五章。本书在八纲的下,把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的理法方药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其中所引历代医学家的方药用量及其用法等,悉仍其旧,以免失真,并便于古今对照研究。临床可因时、因地、因人不同,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灵活掌握,不必拘执。

作者简介

万友生(1917—2003),男,别号松涛。江西省新建县西山乡人,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第一最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生前曾任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

一、伤寒温病的外因

二、伤寒温病的内因

第二节 伤寒温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伤寒温病的发生

二、伤寒温病的发展

第二章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太阳病证治

第二节 阳明病证治

第三节 少阳病证治

第四节 太阴病证治

第五节 少阴病证治

第六节 厥阴病证治

第三章 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三焦病证治

一、上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肺、心与心包络)

二、中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胃与脾)

三、下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肾与肝)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治

一、卫分病证治

二、气分病证治

三、营分病证治

四、血分病证治

第四章 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

第一节 八纲是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总纲

第二节 八纲是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总纲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表寒虚实证治

第一节 太阳表寒实证治

第二节 太阳表寒虚证治

第二章 表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 卫分表热实证治

第二节 卫分表热虚证治

第三章 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 少阳证治

第二节 少阳兼太阳证治

第三节 少阳兼阳明证治

第四节 少阳兼三阴证治

第四章 里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里热实证治

一、温热证治

二、湿热证治

第二节里热虚证治

一、上焦虚热证治

二、中焦虚热证治

三、下焦虚热证治

第五章 里寒虚实证治

第一节 里寒实证治

一、上焦寒实证治

二、中焦寒实证治

三、下焦寒实证治

第二节 里寒虚证治

一、太阴虚寒证治

二、少阴虚寒证治

三、厥阴虚寒证治

节选

  《寒温统一论/万友生医学丛书》: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并说到“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又在《三时伏气外感篇》指出:“风温者……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人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盖足经顺传,如太阳传阳明,人皆知之;肺病失治,逆传心包络,人多不知者。”“夏令受热,昏迷若惊,此为暑厥,即热气闭塞孔窍所致,其邪人络,与中络同法,牛黄丸、至宝丹芳香利窍可效。神苏以后,用清凉血分,如连翘心、竹叶心、玄参、细生地、鲜生地、二冬之属。”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指出:“风温证,身热痰咳,口渴神迷,手足瘛疭,状若惊痫,脉弦数者,此热劫津液、金囚木旺。当用羚羊角、川贝、青蒿、知母、麦冬、连翘、钩藤之属,以息风清热。”“风温证,热渴烦闷,昏聩不知人,不语如尸厥,脉数者,此邪热内蕴,走窜心包络。当用犀角、连翘、焦远志、鲜石菖蒲、麦冬、川贝、牛黄、至宝之属,泄热通络。”薛生白在《湿热条辨》指出:“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玄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厥阴风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荆子、钩藤、生地、女贞子等味。”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指出:“太阴温病……神昏谵语者,清官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邪人心包,舌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本条吴氏自注:“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属手、囊属足也。盖舌为心窍,包络代心用事。肾囊前后,皆肝经所过,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而为一,若陶节庵所云冷过肘膝,便为阴寒,恣用大热。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少者,则从芳香,本条所云是也。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当从下法,本论载人中焦篇;有日久邪杀阴亏而厥者,则从育阴潜阳法,本论载人下焦篇。”)“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人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精神不了了,时时谵语者,安官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日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大人暑痫,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瘛疚,可于清营汤中加钩藤、丹皮、羚羊角。”……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万友生医学丛书寒温统:论新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8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