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万友生医学丛书万讲(伤寒论)(新版)

封面

作者:万友生编著

页数:41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32365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万友生先生《伤寒论》的讲稿,除了力图做到比较系统详明地阐述《伤寒论》经文外,在很多有争论的学术问题上,比较广泛地搜集了前贤的不同见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不无裨益,有利于读者学习提高

作者简介

万友生(1917–2003)男,别号松涛。江西省新建县西山乡人,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第一最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生前曾任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目录

绪论
太阳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阳明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少阳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太阴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附:霍乱病

少阴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厥阴病
一、概述
二、本证
三、变证
四、小结

差后劳复病
补遗

节选

  《万讲《伤寒论》/万友生医学丛书》:一般来说,中风表虚证是因风伤太阳之表,而在表正气抗邪力量较弱所致。伤寒表实证是因寒伤太阳之表,而在表正气抗邪力量较强所致。风邪伤于太阳之表,为什么会出现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症呢?因为风属阳邪,性动而主疏泄,风邪在表,卫阳外拒,以阳从阳,其气必浮,故发热;风主疏泄,表虚不固,不耐风袭,故汗出而恶风;表虚汗出,则筋脉松弛,故脉缓(脉缓只能从脉形松紧来看,不能从脉息迟数来看,因为一般发热的脉都是数的)而无力。这是本论太阳中风表虚证。假使风邪兼夹他邪(如寒、热、湿、燥、火等)为患,加之患者体质阴阳虚实的差异,又可以出现他种证候,不可拘执。寒邪伤于太阳之表,为什么会出现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紧等症呢?因为寒属阴邪,性主凝,在初犯太阳,病刚发生时,虽然有的已经发热,有的尚未发热,但一定会恶寒,因为寒伤肤表,卫阳不伸的缘故,但从发热的迟速,可以推知患者所禀阳气的多少和所伤寒邪的浅深。恶寒与恶风稍有不同,恶风是见风才感觉怕冷,恶寒是虽在密室之中,帏帐之内,也感觉怕冷。恶寒有阴阳虚实之别,如(7)条所说的“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所谓发于阳,如太阳病的发热恶寒(恶寒与发热同时并现,亦即“或已发热”的太阳病)便是;所谓发于阴,如少阴病的无热恶寒(即但有恶寒不发热的少阴病,亦指“或未发热”的太阳病)便是。发于阳的属实证,发于阴的属虚证。体痛脉紧是因寒邪外束,收引筋脉所致。呕逆是因胃气上逆所致。胃气为什么上逆?柯韵伯说:“三阳皆看阳明之转旋,三阴之不受邪者,借胃之蔽其外也。则胃不特为六经出路,而实为三阴外蔽矣。”这说明胃气强弱关系到伤寒六经传变的重要性。因此,伤寒证现呕逆,正是胃气足以向上抗拒外邪而阻其深入的现象。如果寒邪得以深入,必因胃气内馁而无力抗拒外邪,其外邪就势必乘虚内陷三阴,而发生太阴病的腹满而吐食不下,或少阴病的吐利厥冷,或厥阴病的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了。(3)条所列举的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紧五者是太阳伤寒表实的主症。其有初起恶寒不发热的,是因寒邪初人,尚未郁而成热,不久即当发热,并非始终不发热,如果始终不发热而但恶寒,那就成为少阴病了。少阴病的恶寒脉必沉,它和太阳病的恶寒脉必浮者不同。(3)条脉紧还包含着无汗在内,因为脉紧即表明了筋脉受寒邪所收引,也就可以推知与此同时的肤表毛窍必然闭塞的缘故。在临床上,有时碰到恶寒脉紧无汗证服发表药后,即由无热而发热,或由微热而热甚的,这是因为药力帮助正气领邪外出,可望一汗而解,是好现象,不必惊疑。……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万友生医学丛书万讲(伤寒论)(新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