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专业系列教材中医美容学

封面

作者:刘宁主编

页数:28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32364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系列教材:中医美容学(供中医美容专业用)》内容上侧重结合临床实践,注意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上篇包括绪论、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传统美学基础、中医美容方法;中篇包括中医美容养生,精气神、皮肤、五官及形体的保养;下篇阐述色素变化性疾病、皮肤附属器官疾病、敏感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形体疾病及其他损美性病症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系列教材:中医美容学(供中医美容专业用)》编委会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专家、教授组成,他们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历,立足于中医特色,以医学美容的时代要求为主体。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医美容学的概念
二、中医美容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医美容学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远古至先秦时期
二、秦汉三国时期
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四、宋元明清时期
五、近现代及中医美容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医美容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中医各学科的关系
二、与西医学科的关系
三、与生活美容的关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
二、发病
第二节 临床诊法和临床辨证
一、四诊
二、中医美容辨证方法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养生防衰
二、欲美求本
三、病证结合
四、补泻同施
五、协调阴阳
六、三因制宜

第三章 中医美容学的传统美学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美学
二、医学美学
三、医学人体美
第二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一、传统美学的人体审美观
二、传统美学思想的道德规范
三、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医美容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中医美容方法
第一节 药物美容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二节 食膳美容
一、概述
二、常用美容食物及功效
三、常用的美容食膳方
第三节 经络美容
一、经络美容的概念
二、经络美容常用的经脉和腧穴

节选

  《中医美容学(供中医美容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系列教材》:  药物美容是以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进行美容的方法。药物美容是中医美容疗法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美容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之法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而外治法的外用美容药物、面膜疗法、离子导人法等则为美容的独到之处。大部分损美性疾病必须内治与外治并重。在临症时病情较轻或某些疾病可以单用外治获效。  一、内治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系统组织之间,在生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治外必本诸内”是整体观的体现,因此治疗损美性疾病,必须注重整体功能的调整,从而达到理想的疗效。美容内治法是根据辨证,通过内服药物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疗法。中药美容常见的内治法有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活血化瘀法、化痰软坚法、疏肝解郁法、益气补血法、养血润燥法、滋阴补肾法、温补肾阳法等。  (一)祛风法  祛风法是用清宣辛散疏风或清热潜镇、滋阴养血熄风的方法以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治法。  外风常因风邪袭于肤表所致,风善行而数变,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易伤及人的上部、体表,导致各种损美性疾病的发生。  内风是由于体内阳盛,肝风内动,热极生风或阴血不足导致血虚生风,阳虚生风等。  治疗时;外风宜散,治法上有疏风清热、疏风散寒。内风宜平熄,治法上有镇肝熄风、凉血熄风、养血祛风等。  1.代表方剂疏散外风如消风散、桂枝汤、荆芥败毒散等;镇肝熄风如镇肝熄风汤、养血熄风如阿胶鸡子黄汤、凉血熄风如凉血消风汤。  2.适应证疏散外风法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粉刺、面游风、桃花癣、唇风、疣目等病症。镇肝熄风法用于肝阳化风所致的口眼喁斜。养血熄风法用于血虚生风导致的牛皮癣、瘾疹等。凉血熄风法用于热极生风引起的油风、发蛀脱发等。  (二)清热法  清热法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也就是《内经》所云:“热者寒之”的治法。由于火热毒邪是损美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故清热法应用较广泛。火毒之邪有虚实之分。实火指阳盛化风,痰湿、食积、瘀血等邪郁而化火,情志化火等;虚火多为阴血亏虚,阴虚导致内热。临床应用时,分清火之虚实。火毒炽盛宜清热解毒,热在气分宜清气分之热,热在血分宜清血分之热,清虚火宜用养阴清热的法则。  1.代表方剂清热解毒如五味消毒饮、清热泻火如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如犀角地黄汤;养阴清热如知柏地黄丸。  2.适应证清热解毒法用于局部红、肿、热、痛,脓疱或扁平状丘疹或伴有发热、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数等。如日晒疮、酒渣鼻、粉刺、扁瘊等病症。清热泻火法用于伴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干结,舌苔黄或黄腻,脉洪数之漆疮、粉刺、热疮、日晒疮、粉花疮、热疮等病症。清热凉血法用于热火人营血,口渴不欲饮,皮肤有红斑瘀点,局部掀红灼热等,舌红绛,脉数之日晒疮、毛细血管扩张症、丹毒等病症。养阴清热法用于虚火上炎,五心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之黧黑斑、雀斑、油风、白屑风、皱纹等病症。  (三)祛湿法  祛湿法是用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治法。  湿邪致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居处潮湿,涉水淋雨,气候潮湿等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是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过度则湿从内生所致。肌肤与脏腑表里相关,外湿可以内传脏腑,内湿可以外渗肌肤,两者互为影响。  湿邪伤人易与风寒、暑热兼挟而致病,损美性疾病常见湿邪与风、热之邪相兼并见,人体又有虚实之分。治疗上风湿蕴肤用祛风胜湿法;湿热内蕴用清热利湿法或燥湿清热;湿热下注用淡渗利湿法;温固脾阳用温中化湿法;脾虚湿阻用健脾化湿法。  1.代表方剂祛风胜湿如稀莶丸;清热利湿如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淡渗利湿如萆薢渗湿饮;温阳化湿如实脾饮;健脾化湿如参苓白术散;燥湿清热用平胃散。  2.适应证适用于风、湿、热邪互结或脾虚湿阻的损美性病症。治疗湿热内蕴的粉刺、面游风、黧黑斑、白屑风;温固脾阳的单纯性肥胖症;风湿蕴肤的白驳风;脾虚湿阻的粉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专业系列教材中医美容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