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莫言小说叙事研究

封面

作者:姜春著

页数:266页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26691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 第一章莫言小说叙事生成的内语境 ; 第二章莫言小说叙事生成的外语境 ; 第三章莫言小说的叙事模式 ; 第四章莫言小说的叙述话语 ; 第五章莫言小说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 第六章莫言小说叙事与真实读者。

作者简介

  姜春,男,文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创系主任,淮阴师范学院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创意写作研究。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文学研究》《扬子江评论》《文艺评论》《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研究》等专编著多部。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厅级项目2项,获得厅级科研一等奖3项。学术兼职主要有江苏省企业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写作学会会员等;2016年2月-8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

本书特色

本研究从“真实作者——真实读者”构成的现实交流层面(著作的前两章与末章),“叙述者——受述者”构成的文本话语层面(第三、四章),“隐含作者——隐含读者”构成的文本主体层面(第五章)等三个方面,对莫言小说叙事进行多维透视,力图对莫言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莫言小说叙事内容
第一节 莫言小说的叙事原乡
第二节 莫言小说原乡与异乡的叙事交流

第二章 莫言小说叙事语境
第一节 从“文革”独白到新时期“复调
第二节 莫言小说叙事与异域历史文化语境
第三节 莫言小说叙事与中国当代文学生态

第三章 莫言小说叙事模式
第一节 莫言小说的叙事格局
第二节 “多重性”的叙事角度
第三节 “多层次”的叙事结构
第四节 “穿越”式的叙事时空

第四章 莫言小说叙述话语
第一节 莫言小说“广场化”叙述话语的形成
第二节 诉诸听觉的“倾诉”式叙述
第三节 诉诸视觉的感官化叙述
第四节 具有深意的幽默调侃式叙述

第五章 莫言小说叙事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第一节 “作为老百姓”写作
第二节 “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叙事策略
第三节 “作为老百姓写作”与底层叙事
第四节 莫言小说叙事的象征意蕴

第六章 莫言小说叙事与真实读者
第一节 莫言小说叙事与读者接受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影视传媒对莫言小说叙事的影响
第三节 莫言小说叙事的读者批判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莫言小说叙事研究》:  莫言利用时空和事件交织而成的记忆网络,包含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影像、氛围、情绪和感觉,当然更包括了记忆的记忆,一种为了满足小说创作的虚构满足。莫言、余华和苏童都承认虚构的魅力,虚构是一种欲望的形式,而欲望是对应着匮缺和不满而生的追求和弥补,而这种奠基在想象和幻想之上的创造,不可能全是作家主观的臆测和猜想。哺育莫言的黑土地,正以其固化的形式赋予欲望形式,或者说是欲望的空间化,在这个微小/庞大的空间中,俯拾皆是的欲望,构成一种原始本能的写作冲动,文字成了记录欲望、呈显欲望的媒介。  从叙事语言层次上看,小说高密东北乡的对象,包括房舍、牲畜、人物、植物、气候、地理等等能指,都有它们相对应的所指,诸如衣食温饱、精神象征、风俗习惯等等。总的来说,这些标记与字句构成了符号,然而就其本身而论,它们的符号功能不再有用,亦即文学上的高密并不是地理上的高密的照相式再现,而是指示了其他东西,一个文学上虚拟与虚实掩映的时空环境。如若综合起来观之,这些“符号”又构成了另一个符号系统的能指,亦即“在神话的层次上”,而在神话层次上,新的所指成为“在高密意味着什么?”这就带来了吸引力和更大的阐释空间。莫言说:“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是我小说的魂魄,故乡的土地与河流、庄稼与树木、飞禽与走兽、妖魔与鬼怪、恩人与仇人,都是我小说中的内容。”1989年,34岁的莫言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个好作家是应该听到大地悲怆的长歌的,……,土地在叹息、呻吟、悲歌,负载着先辈不死的魂灵——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激动不安。”“我是个丧失了欢乐权的漂零者,因此必须寄生在一种色彩艳烈的悲剧里,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  莫言小说的原生生态特征表现在内容与形式诸方面。莫言的代表性作品,如《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丰乳肥臀》《蛙》等,整体所体现的混沌感、”齐物“感的特征,正是小说获得独特审美意蕴的重要方面。在莫言的小说叙事中,这种特征体现得越明显,审美意蕴似乎就越独特,越令人难忘。如《透明的红萝卜》所建构的意境空间似乎不是用理性与理论能阐释得清的。沉默的赤裸着的孩子、黝黑的唱着苍凉的歌的老铁匠、包着红头巾的菊子姑娘、斜着眼睛斜着肩膀的小铁匠、穿着高领衫的小石匠,以及萝卜地里为黑孩儿求情的老看护、吃着玉米饼子给社员讲话的队长、骑着破自行车的乡长,还有那座石桥、石桥下面的流水、小河旁边的黄麻地,一切都是乡村社会的原生态。三个年经人单纯的恩怨情仇,黑孩儿单纯地对人情、温情的向往都足以使这个文本自成自足的世界,无论期间充满了苦难还是欢乐、无论人物各自结局如何,都是乡村社会的生存法则。对于黑孩儿来说,红萝卜瞬间所发出的透明的光华,或许只是意味着一种神秘体验的转瞬即逝,而沉默的黑孩儿或许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静观默察。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理由、似乎都没有什么文本以外的负载,但涵义却又意味深长,若隐若现,难以捉摸。再如《红高梁》《球状闪电》《白棉花》等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如此,那像凡高笔下疯狂的向日葵一般的色彩浓烈的高梁地,那火红的球状闪电,那雪白成堆的棉花,对比鲜明的色彩呈现,都给人最质朴的震撼。  农村高密原乡对莫言的重要影响,就在于让莫言能够比较擅长地用直觉把握世界,因而他常常能够写出纯真的儿童心理和儿童世界。它焕发了恒久的魅力和持久的诱惑,因为它的美是可知可感又难以言说的。由此可以说,直觉把握与原始思维并不意味着简单,对文学艺术而言,恰恰是一种复杂的思维状态,它对于人与物的感受非常细腻,正如黑孩儿能够感受到水的硬度、能够听到鱼说话的声音、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一样。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莫言小说叙事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