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全、徐学福主编
页数:2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186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学论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过去曾称为教授学。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本书系统回顾我国教学论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1949—1965年的十七年,是从“以俄为师”走向独立探索的时期;1966-1977年,教学论学科在曲折中前行;1978-1984年,教学论学科在恢复中发展,;1985-2000年,教学论学科在变革中繁荣;2001-2016年,教学论学科在变革中创新;2017年以来,新时代教育学论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在这六个不同的时期,教学论学科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重点叙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个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向未来社会迈进的转折点,我国教学论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教育实践及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朱德全 男,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最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共西南大学党委委员,兼任北京师范纳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次。主持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长文转载,出版《处方教学设计原理》《教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徐学福,男,1964年生,湖北随州人。1987年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0年西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至200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2005年调入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工作,2006年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本书特色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教学论者学科意识逐渐觉醒,理论自信和实践情怀不断增强,具有中国气派的教学论已经初步形成。鉴于此,本书就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并就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梳理总结出7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成果,希冀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教学论学科提供借鉴与思考。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从“以苏为师”走向独立的教学论探索(1949—1965年)
第一节 “以苏为师”的学习与移植(1949—1956年)
一、“以苏为师”的时代背景
二、“以苏为师”的主要议题
第二节 曲折蹒跚的独立探索(1957—1965年)
一、独立探索的时代背景
二、独立探索的主要议题
第三节 教学论曲折发展的特征与影响
一、教学论研究的特征
二、教学论研究的影响
第二章 教学论在曲折中前行(1966—1976年)
第一节 教学论在曲折中前行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教学论的主要议题
一、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战士
二、改革教育教学制度:缩短学制,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小学
三、改革课程与教材:删繁就简,突出政治思想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提倡“开门办学”“走出去、请进来”等
五、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取消高考,实行推荐和选拔相结合
六、改革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改造、再教育
七、典型教改实验:“启读练知”和“三算结合”实验
第三节 教学论在曲折中前行的影响
一、造成了教学理论缺失,使得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致使教育实践陷入混乱
三、影响了人才培养,造成人才断层
第三章 教学论在恢复中重建(1977—1985年)
第一节 教学论发展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教学论重建路径
一、恢复原有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
二、重新构建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教学论重建的主要议题
一、重新确立教学论的学科地位
二、进一步澄清教学论的基本问题
三、构建和完善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四、形成教学论的重要理论观点
第四节 教学论发展的特点
一、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论研究
三、在学术争鸣的路径中发展教学论
四、在教育实验开展中探索教学论问题
第四章 教学论在开放中繁荣(1986—2000年)
第一节 教学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教学论研究的开放与繁荣
一、教学论研究的开放
二、教学论研究的繁荣
第三节 教学论在开放中繁荣的影响
一、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二、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三、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第五章 教学论在变革中创新(2001—2016年)
第一节 教学论发展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教学论创新的议题
一、教学论的元研究
二、教学论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特点
一、理论研究的特点
二、教学实践的特点
第六章 新时代的教学论自觉(2017年至今)
第一节 新时代教学论发展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新时代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论体系的初步探索
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探寻
三、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三节 新时代教学论探索的成就及影响
一、推动了教学论学科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促进了教育实践的深层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