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佩编著
页数:142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82005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八婺文化多姿多彩的发展历史, 分析金华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 通过金华方言古色古香、能说能唱、有同有异的特点, 论述金华方言的独特性和异同点 ; 通过金华方言的原汁原味, 亦土亦洋, 给出了传承地方方言的路径。作者对方言的研究, 多从方言的历史形成、发展和变迁, 普通话与方言的异同之处, 普通话与方言的社会地位、不同区域方言发音的归类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
本书特色
《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通过八婺文化多姿多彩的发展历史,分析金华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金华方言古色古香、能说能唱、有同有异的特点,论述金华方言的独特性和异同点;通过金华方言的原汁原味,亦土亦洋,给出了传承地方方言的路径。作者对方言的研究,多从方言的历史形成、发展和变迁,普通话与方言的异同之处,普通话与方言的社会地位、不同区域方言发音的归类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
目录
2亿年前,八婺大地横空出世
8500万年前,“东阳龙”称王称霸
1万年前,上山先民安居乐业
9000年前,八婺大地人丁兴旺
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永康铸鼎
1600年前,黄初平金华得道成仙
1300多年前,骆宾王塘边咏鹅
500多年前,八婺大地名扬天下
第二章 多姿多彩的八婺文化
学术文化群星灿烂
书院文化桃李芬芳
书画文化妙笔生花
婺商文化一飞冲天
医药文化生意盎然
饮食文化有滋有味
工艺文化巧夺天工
建筑文化争奇斗艳
民俗文化精彩纷呈
家族文化尽善尽美
第三章 这山这水的这人这言
八婺文化包含金华方言
金华方言传承八婺文化
第四章 古香古色的金华方言
金华:有一种茄子叫落苏
兰溪:有一种媳妇叫新妇
东阳:有一种节俭叫做人家
义乌:有一种造房子叫起屋
永康:有一种工匠叫名工
武义:有一种吃饭叫食饭
浦江:有一种说话叫言话
汤溪:有一种老太婆叫老老嬷
第五章 能说能唱的金华方言
金华婺剧
兰溪摊簧
侯阳高腔
义乌道情
永康鼓词
浦江乱弹
武义昆曲
汤溪山歌
第六章 自说自话的金华方言
自说自话的读音
自圆其说的表述
自成一派的动感
自成一体的色彩
自成一品的形容
自成一家的加字
自出机杼的重叠
自有深意的典故
第七章 有同有异的金华方言
同一个国度
同一个区片
同一方山水
同一种声音
不同的区域
不同的山水
不同的人文
不同的乡音
第八章 原汁原味的金华
新闻节节棒
二十分可乐
江南有座金华城
讲大话
金华方言词典
兰溪方言剧QQ群
金华话四级考试
婺剧进校园
危险甜
第九章 亦土亦洋的金华
沧海桑田
衣冠南渡
徽商进金
模糊地带
内外双修
由内而外
由外而内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家乡的山是□美的山,家乡的水是□甜的水,家乡的话是□亲的话。
刚收到并不太厚的《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书稿时,因为知道它是一个课题成果,想来是理论性很强的学术作品,需要费神费力,所以,选择了一个神气比较好时候、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进行审读。谁知,先人为主的想法错了,大错特错了。这一课题成果读来一点也不费神,一点也不费力,反而是提神提气。因为,看这一书稿,就像是游玩于家乡□美的山,让人流连忘返;就像是喝着家乡□甜的水,让人如饮醇醪;就像是听着家乡□亲的话,让人如痴如醉……感觉到的是亲切,感知到的是亲近,感触到的是惊奇,感受到的是惊喜。
亲切。我的老家、我的故乡是义乌。在书中,我见到了我的老乡——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抗金名将宗泽,我听到了义乌道情、“义乌十八腔”,我品尝到了义乌红糖,我读到了义乌的拨浪鼓文化……这本书,让我走进了故乡的远古时代,听着那古老的歌谣,听着那远古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的乡音,品尝着有着悠久历史的故乡传统美味,让我备感亲切,好像又回到了故乡,融人了故乡,沉醉于故乡的山山水水,迷恋于故乡的人面桃花。
亲近。是的,虽说同属于八婺,但对家乡左邻右舍的话语会有不少的“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但看着书稿,看着家乡左邻右舍之方言故事与方言常识,让人有“哦,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让我对左邻右舍感觉亲近了许多。因为只有语言相通才能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相知,只有相知才能亲近。想来如果是与八婺有所接触之人看了《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也会有与我一样的感觉,感觉与八婺显得亲近了。
惊奇。我是社科联的,科普是我们社科联□重要的工作之一。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其“官方”的说法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简单说,就是讲好“科学故事”。《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本是一个课题成果,本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学术作品,其结构本应该是:一、八婺文化的历史与种类;二、金华方言的历史与载体;三、金华方言的特色与特点;四、金华方言的传承与发展。然,它却变成了:好远好长的八婺文化;多姿多彩的八婺文化;古香古色的金华方言;能说能唱的金华方言;自言自语的金华方言;有同有异的金华方言;原汁原味的金华方言;亦土亦洋的金华方言。这还有多少学术味?让我感觉到的就是诗意,就是韵味。让一个课题成果成了一个让人轻松阅读的读本,真有意思。这样的“科普”让人惊奇。
惊喜。仔细一想,前面说的不对,起码是不全面。它不是只是“有意思”,更多地体现的是“有意义”。因为,如何传承与发展方言,是世界各地都在探讨的重大课题。而在这一文稿中,通过分析金华文化的历史和种类,分析金华方言的历史和载体、特色与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传承地方方言的路径: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既可以用方言唱歌、报新闻、讲故事、演电视剧,也可以出版方言词典、建立方言资料库,采用现代的QQ群进行方言传承的联络和行动,开展方言等级考试。而让方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以运用,无疑是□基本□根本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广泛□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保护和传承方言从娃娃抓起,是战术更是战略。读本给出了发展地方方言的路径:方言要发展,就需要开放。需要对“后来语”、“外来语”进行“兼容”;需要对方言与“外语”进行“双修”;需要与“邻居们”协同作战,以求方言的发展“由内而外”,壮大说方言的声势,这是发展的“扩张”;需要把“外人”变成“内人”——“自家人”,不断壮大说地方方言者的阵容,这是发展的“扩容”。它是对方言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国际性课题的金华探索、金华答案。这样的探讨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这样的答案给世人会有着多少的启迪?细一想,这书稿显得厚重;细一想,这书稿让人惊喜——书稿本身的表现方式让人欢喜,书稿所蕴含的意义让人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说的不算。读者诸君,你们先看看,你们说了算。但我相信,你们会有与我同样的感觉的。当然,也许你们有着更奇特、更深刻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