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978-2008-中国宗教学30年

封面

作者:卓新平

页数:4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04725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讲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任何一个时代条件下崭新的社会实践,总是强烈地吁求和催生着思想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而任何真正符合科学精神的理论,总是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与实践活动中的思考知识和冀望。从这一意义上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30年,是中国人民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断进发喷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30年。   只有正确地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逢30年发展历程之际,组织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正是为了深入反思、科学总结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宝贵经验,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努力提炼、概括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重要教益和启示,引导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学术工作,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资料

第五章儒教研究儒教研究在今天已经成为显学,学界讨论得非常热烈,争论得也很激烈,不同意见之间的交锋成为当前儒教研究的基本特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至今对于儒教的一些基本问题未能形成一种普遍接受的论述。如果从任继愈先生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的那篇著名论文《论儒教的形成》(1980)算起,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已有30年的时间,恰好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这也提醒我们,学术界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也必须放到这个大背景中来认识。事实上,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学术界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空前繁荣的局面。就儒教的研究而言,没有改革开放,人们还停留在把儒家看成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把宗教看成是鸦片这样的思想禁锢之中,怎么可能会出现今天关于儒教问题的空前争论?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空前繁荣的学术研究局面?这是不言而喻的。30年来,围绕“儒教是宗教”这一论断,学术界的讨论逐渐深入,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关于儒教问题的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围绕着任继愈先生关于儒教问题的若干论文所展开的争论;第二阶段可以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国儒教史》的出版及其围绕着此著所展开的争论为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是儒教问题讨论的第三阶段。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随着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今天,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比之于任继愈先生30年前重提这个问题之时,涉及的内容与范围更为深入与广泛,引起的争论也更为尖锐。第一节80年代前后“儒教是教”说提出及其引起的争论“儒教是宗教”这一论断首先是由任继愈先生提出来的。1978年底,任继愈先生在南京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的会议上,提出“儒教是宗教”,随后于1979年在太原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年会上,并且在同年访问日本时,任先生也都谈到儒教是宗教的问题。根据这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整理成文,以《论儒教的形成》为题发表在1980年第一期的《中国社会科学》上。在《论儒教的形成》一文中,任继愈先生首先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与历史过程,指出这样的历史特点与历史过程,“造成了以儒教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这种同封建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统一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劳动人民起着极大的麻醉欺骗作用,因而它有效地稳定着封建社会秩序。为了使儒家更好地发挥巩固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作用,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不断地对它加工改造

本书特色

《中国宗教学30年》(1978-2008)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宗教学术研究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禁区的成果。30年来中国宗教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多元化,吸纳了当代国际学术界的最新成果。

目录

序言第一章 宗教学理论研究第一节 工具书和宗教通史研究第二节 概论性著作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研究第四节 宗教文化学第五节 宗教哲学第六节 宗教社会学第七节 宗教心理学第八节 宗教人类学第二章 当代宗教研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问题研究第三节 当代宗教研究的中国视域与国际视野结语第三章 佛教研究第一节 20世纪我国佛教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30年来佛学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三节 我国佛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第四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学科概况第四章 道教研究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道教研究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道教研究概况第三节 新时期道教研究的重要成果第五章 儒教研究第一节 80年代前后“儒教是教”说提出及其引起的争论第二节 自80年代末至2000年儒教研究的深入展开第三节 2000年至今的儒教问题研究第六章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第一节 1978年以前的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概况第二节 1978年以后的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概况第三节 “民间宗教”概念的界定:民间宗教、民间秘密宗教、教门、民间教派第四节 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第五节 民间宗教的系统:白莲教及自莲教之外的多种民间宗教教派第六节 民间宗教与社会运动第七节 民间宗教的传承与转化第八节 法与派:民间宗教法术仪式的可能性研究第九节 民间宗教研究的方法:注重文献与田野的结合第七章 基督教研究第一节 世界基督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与哲学研究第三节 圣经研究第四节 中国基督教研究第五节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第八章 伊斯兰教研究第一节 回顾与展望:百年伊斯兰教研究史第二节 学术研讨会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第四节 世界伊斯兰教研究第五节 工具书、资料整理和学术刊物第六节 当代伊斯兰教研究第七节 近期重大问题的研究第八节 学科建设第九章 其他宗教研究第一节 犹太教研究第二节 印度宗教研究第三节 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研究第四节 新兴宗教研究第五节 神话、古代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研究

节选

《中国宗教学30年》(1978-2008)按宗教学理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原始宗教等分支学科系统展示了30年来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学术发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978-2008-中国宗教学30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