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840年以来的中国

封面

作者:王人博

页数:62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08874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无疑具争议也最受人关注。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

在这些范式下读历史,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历史真相是什么”,就是“历史规律是什么”,但读完王人博老师的《1840年以来的中国》,第一反应可能是——“历史的真问题是什么”。

这部书,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立宪视角下的中国。

作者简介

◎他以“孤独的敏感者”自况。

◎他被称为法学界深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的学者。

◎昔日西南政法大学的精神领袖、如今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极擅调侃。

请看王人博老师的自我介绍:

王儿黻(王人博),来自北方小村,现蛰居北方一个都市。年早过不惑,仍是迷迷糊糊。生命的流程是这样的:该上学时在种地,该赚钱时在读书。如今大家都忙了,我仍闲着,除了看点书、教点书、写点字外,还想点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人生还有所体味的话,那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写的所有文字未必较前20年所收获的地瓜和玉米更有价值。或许因了这一点,我一看到男人留的长胡子,就想到地里长势挺猛的庄稼。

主要著作:《法治论》《权利论》《孤独的敏感者》《法的中国性》。

相关资料

◎在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引入法治,必须完成语境的传布和表达。在此之前,传播者必须对西方的民权、民主、宪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避免肤浅的正确。近年来,王人博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

——新京报书评

目录

【引言】

如何思考中国

【上部】

中国的近代性

受损的传统世界

西方的诱惑

求生之道

革命

“五四”思想

结 语 历史的意义

【下部】

寻找“中国性”

民权词义考

庶民的胜利 ———中国民主话语考论

一个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

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

权力与技术 ———对劳动教养问题的一个宪法学分析

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宪法的中国性 ———对五四宪法发生过程的一种解释

被创造的公共仪式 ———对七五宪法的一种阅读与解释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余论】

什么是关键

节选

◎当今的中国人在现在的世界格局下也许——像亨廷顿所说的——强化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但未必就是亨廷顿意义上的对“儒家传统”的认同。

◎ 由民族救亡所引发出来的国家富强企盼,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思想家的思想走向。即便是一个较为纯粹的文化问题,也必须与国家富强建立关系才会被接受。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840年以来的中国》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