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

封面

作者:罗伊玲

页数:296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80179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信息时代,节事旅游是由于旅游和节事的相互关联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作为一本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节事活动和节事旅游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及研究建立一个简明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节事活动和旅游的基本实操程序和原理。  纵观《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以下两个特点是值得强调的:特点是将节事活动的理论和实操环节分为不同的篇章进行编排,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建立起理论构架,并更好地将理论构架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第二个特点是按照节事活动的流程和步骤编排相应篇章的内容,便于读者按照章节内容进行节事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更利于读者理清思路。

作者简介

  罗伊玲,1979年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副教授,云南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学历。国家智慧旅游师,2015年国家青年旅游专家,云南省青年旅游专家。主持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三年课题“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的西南人口极少民族地区扶贫旅游需求的实证研究”项目,主持、参与完成横纵项研究课题项目共14项,完成教改项目3项。公开发表课题论文10余篇。曾获得云南省红云红河优秀园丁奖、昆明市决策研究课题优秀奖等。

目录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节事概述
第一节 节事的概念
第二节 节事的特点和内涵
第三节 节事的类型
第二章 节事旅游概论
第一节 节事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节事旅游的作用
第三节 节事旅游的类型及开发原则
第三章 节事旅游的旅游者、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
第一节 节事旅游的旅游者
第二节 节事旅游的旅游产品
第三节 节事旅游的旅游产业
第四章 节事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 节事研究
第二节 国外节事研究及其发展
第三节 国内节事研究及其发展

活动策划篇
第五章 节事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 节事活动策划概述
第二节 节事活动策划的内容、流程、方法
第三节 节事活动策划的作用、特点、理念及原则
第六章 节事活动策划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可行性分析的概述
第二节 节事活动可行性研究的流程与内容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可行性市场分析
第七章 节事活动的形象策划
第一节 节事旅游主题形象策划
第二节 节事旅游品牌管理
第八章 节事活动的营销策划
第一节 市场营销策划概述
第二节 目标市场分析
第三节 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
第四节 公共关系策划和宣传推广
第九章 节事活动策划案的编写
第一节 节事策划案的作用与种类
第二节 节事策划案的基本范式与内容
第三节 节事策划案的撰写

活动管理篇
第十章 节事活动的组织结构策划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组织结构设计
第二节 节事活动项目团队建设
第三节 节事活动组织沟通和冲突管理
第十一章 节事旅游的项目进度管理与时间节点控制
第一节 节事旅游的项目进度管理
第二节 节事项目活动的时间节点控制
第十二章 节事活动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第一节 节事活动的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节事活动的财务成本控制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财务评估

节事活动篇
第十三章 西方传统节事活动
第一节 西方传统节事活动
第二节 近代节事活动
第三节 涉外节事活动常用语
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节事活动
第一节 中国古代节俗活动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节事活动
第十五章 现代节事活动
第一节 体育类节事活动
第二节 艺术类节事活动
第三节 展览类节事活动
第四节 民俗类节事活动
第五节 其他节事活动

本课程阅读推荐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经过对国外节事研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节事旅游的定义,以及中国发展特点,中国节事旅游在发展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我国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中国节事旅游发展历程  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而且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主要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始于20世纪80年代  我国最早的节事活动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比如洛阳的牡丹节、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雪节等,并且这些比较成功的活动到现在都在延续。在首先经历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文化方式来表达他们富起来之后的喜悦心情,立足当地文化传统的群体型活动成为首要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潍坊的风筝节以“发扬民族传统技艺,提供民众文化娱乐机会”为主要口号,在风筝制造的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发扬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机会。这个阶段节事活动的主题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与农业活动或多或少有联系。  (二)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国内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改革的推动再次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节事活动的主题开始向多元化的商贸活动和城市形象的宣传转移,开始与会展、旅游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发展。主题更加丰富的节事活动诞生,如大连国际服装节、青岛啤酒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在1995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以“中国-56个民族的家”和“众多的民族·各异的风情”等为主题口号的“民俗风情游年”活动。在这个活动的推动下,节事旅游开始得到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开始大力推广节事活动。随着沿海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紧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要求逐渐显现,各种交流活动的出现,使提高城市知名度、确立宣传城市形象成为迫切的需要。节事活动的举办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媒体,从而低成本又高度集中的把城市形象高度放大,聚拢人气,提升形象。这个阶段最具影响力的要算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把中国节事活动的举办提升到了国际化的等级,为21世纪中国节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发展于21世纪  进入21世纪,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开始向大规模、国际化的方向发展。2001年第一届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广东2001年花卉博览会、2001年上海的APEC年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5年上海Fl方程式赛车、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大会和沈阳世园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对于推动举办地旅游的发展、塑造旅游形象、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节事活动反映了我国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世界上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另外,随着节事旅游的发展,有关节事旅游的学术研究开始诞生,有关的行业机构也在国内建立,如国际节事协会(IFEA)中国分支(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亚洲会展节事财富论坛(上海)、国际展览与节事(项目)协会(IAEE)中国分会(苏州)等。  二、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现状  (一)针对节事旅游的策划与设计研究  国内关于事件旅游的研究是随着节事和旅游事件的实践而不断增多的。我国节庆活动经过近20年的实践,目前的发展状况如火如荼,各个地区争先恐后举办节事活动,因此,针对各个地区节庆、事件的策划和研究的文献也不断涌现。戴光全和保继刚曾对大型事件活动(会展)场馆性质的转变问题进行理论探讨,认为大型事件活动(会展)场馆性质的转变只有融入其所在地方的旅游发展大潮,成为当地出色的景区,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到旅游节事管理中,并提出了建立合适的旅游节事项目主体系统,以及实施有效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黄伟钊、许丹莉认为,广东举办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在时间布局上可以考虑与久负盛名的广交会结合或与已有的节日相结合;空间布局上采用“一城主办,众星捧月”的形式;主题布局上强调主题的新鲜;具体活动布局上关注活动的效益。  近年来,各个地方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美食节、体育节等名目繁多的节事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节事活动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吕莉认为,旅游节事的开发和组织应遵循文化性、创新性、体验性、民众性和个性化等原则,且旅游节事的策划应明确主题,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并挖掘本地文化,借鉴外来文化,运用多种形式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来扩大和宣传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也有学者指出,传统节事应该在挖掘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在举办方式、居民参与形式、营销宣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满意度。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