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鹤春
页数:2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634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在非均衡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基于制度逻辑—资源行为总体框架,分别从制度逻辑、资源行为和内在机理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制度逻辑—资源行为总体框架的构建、模型的构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依次从制度逻辑、资源行为以及制度逻辑与资源行为内在规律等重要层面,系统地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非均衡区域协同发展问题。
作者简介
王鹤春,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案例研究。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8项(重点项目1项),市及其他项目10余项,参与自然科学基金一般、应急及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项目及各类省市级课题1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54篇,专著3?部,获省市级奖励10项。
目录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五节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回顾
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回顾
第三节 协同与适配理论研究回顾
第四节 企业资源理论回顾
第五节 制度逻辑理论回顾
第三章 产业偏离度与空间状态实证分析
第一节 制度逻辑一资源行为总体框架模型
第二节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
第三节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状态分析
第四章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制度逻辑框架模型
第一节 产业创新切入点
第二节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逻辑框架
第三节 非均衡区域增长极分析
第四节 空间结构分析
第五章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路径
第一节 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模型
第二节 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路径
第三节 增长极培育研究
——以LED产业为例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基于宏冠船业案例
第五节 马赛克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能性分析
——以沈抚同城为例
第六节 区域发展黏性剂研究
——以教育为例
第六章 非均衡区域协同发展机理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一节 协同演化机理
第二节 管理策略体系
第七章 辽宁自贸区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辽宁自贸区建立的政策意义
第三节 辽宁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政策对比
第四节 完善辽宁自贸区政策的建议
第八章 生产性服务业资源行为框架及机理研究
第一节 企业资源分类框架研究
第二节 方案设计
第三节 资源行为机理研究
第九章 资源行为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案例企业背景介绍
第四节 资源行为过程分析
第五节 跨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十章 制度逻辑对资源行为影响的内在逻辑:案例研究
第一节 问题界定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对策分析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A 辽宁和上海自贸区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对比
附录B 辽宁和上海自贸区装备制造业政策对比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