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秘书学概论

封面

作者:张同钦主编

页数:209页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02818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秘书职业 ; 秘书职能 ; 秘书的精神素养 ; 秘书的知识能力素养 ; 秘书职能环境 ; 秘书与组织管理 ; 秘书工作与规律等。

作者简介

张同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秘书学研究会第八届荣誉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秘书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秘书学、文艺学。主持或参与省社科及软科学项目4项,出版专业教材及相关著作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秘书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秘书学的性质特点
第四节 秘书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秘书职业
第一节 秘书界定
第二节 秘书的分类
第三节 秘书职业的特点
第四节 秘书职业资格
第三章 秘书职能
第一节 秘书机构及其设置
第二节 秘书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 秘书职能实现的途径
第四章 秘书的精神素养
第一节 秘书的思想政治素养
第二节 秘书的职业道德与作风修养
第三节 秘书的心理品质
第五章 秘书的知识能力素养
第一节 秘书的知识结构
第二节 秘书的能力结构
第三节 秘书的文化艺术修养
第六章 秘书职能环境
第一节 秘书职能环境要素及其作用
第二节 秘书职能环境的适应与优化
第三节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第七章 秘书与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 秘书与组织管理
第三节 秘书与组织管理效率
第四节 秘书与领导决策
第八章 秘书工作方法与规律
第一节 秘书专项业务工作方法
第二节 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
第九章 秘书管理
第一节 秘书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第二节 秘书工作绩效测评
第十章 中国秘书工作沿革要略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秘书工作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附录 国外秘书工作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结构体系。一门新兴学科的创立,只有首先界定此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而确定其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才能建立起该学科的理论体系。 一、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一)对秘书学研究对象的多元理解 在其新兴阶段,关于秘书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国内一度出现多种观点共存的局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家之言: 1.秘书工作是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有的观点认为秘书学以秘书工作的特点、规律及一般原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的观点认为秘书学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特点、任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新科学;有的观点认为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秘书、秘书工作、秘书部门是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有的观点认为,秘书学是以秘书、秘书工作、秘书部门为其研究对象的,并由此出发,认为秘书学以秘书机构、秘书工作性质及其规律、秘书人才、秘书史、办公自动化和新技术等为具体研究内容。 3.秘书特殊的辅助性管理活动是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也有观点认为,秘书学是研究如何进行辅助性管理活动的一门学问,特殊的辅助性管理活动就是秘书学研究的特定对象。相近似的观点认为,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秘书工作,也不是秘书和秘书部门,更不是文字工作和一般行政活动,而是秘书活动,即秘书为其领导者实施有效管理所采取的辅助行为。 上述诸说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秘书工作或秘书活动的本质内容,对于最终科学地界定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确定秘书学的定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任何一种学科,都是研究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一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二)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秘书学就是研究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研究秘书工作包括研究秘书工作的内容、性质、作用、原则、要求、方法、程序,研究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经验与教训,研究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职责范围、工作系统等。研究秘书活动包括研究秘书活动的特点、环境、规律、行为规范等,研究秘书的政治思想修养、素质、气质、性格、心理、知识与能力结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等,以及研究秘书的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 把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两方面的特性和规律,应该说更为合理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秘书这一对象的运动过程。这样的界定隐含着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共同构成秘书这一对象运动内容的思考。 二、秘书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基于以上对秘书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可以发现,秘书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我们认为,秘书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加以考察。 (一)广义的层面 我们认为,在广义层面上秘书学是一个由秘书学理论、秘书实务、秘书历史、秘书实用技术和秘书教育五部分构成的庞大理论体系。 1.秘书学理论属于秘书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它的任务是从丰富的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中抽象出科学的秘书学范畴系统,建立起严密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作出恰当的结构分类。诸如对秘书学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的科学界定,对秘书工作性质、任务、基本方法和原则的科学归纳,对秘书机构的科学设置,对秘书素质结构的科学分析等均属此类。这是秘书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关键所在。 2.秘书实务属于秘书学的价值系统研究 它的任务在于研究如何促使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价值得以实现,如何充分发挥秘书部门的功能。作为秘书部门和秘书个人如何安排会议、会谈,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搞好文书写作,如何搞好信访工作,如何恰当处理公共关系,如何做好日常事务工作等,是秘书能否有效进行“辅助管理,综合服务”,促使社会机器及其各部件迅速协调运转的重要环节,是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意义所在。 3.秘书历史属于秘书学的参照系统研究 它通过对中外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发生、发展规律性的研究,一方面总结中外秘书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提供一个参照系,以借鉴经验,避免失误;另一方面,又可从历史规律预测和展望未来,建立秘书学的超前意识,使今天的工作能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一研究兼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意义。 4.秘书实用技术属于秘书学研究的工具手段系统 它的任务在于阐明关于吸收一切相关科技成果用于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以提高效率的问题,诸如办公自动化问题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离开了这一条,秘书学就很难被称为当代秘书学。 5.秘书教育属于秘书学的活力系统研究 它的任务在于研究培养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秘书人才的目标、方针、内容、方式、方法等,诸如各级各类秘书学校及专业的合理设置、课程的合理安排、训练的特殊要求等。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秘书人才,才能有高水平的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秘书学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技术研究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跨上新的台阶,保持蓬勃的生命活力。秘书教育学是秘书人才队伍发展和秘书社会职业化程度深化的重要基础。 (二)狭义的层面 我们认为,在狭义层面上秘书学就是上述广义秘书学中的秘书学基础理论,它是秘书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是广义秘书学的灵魂。理论秘书学的基本框架,包括秘书职业、秘书机构(秘书管理)、秘书职能、秘书职能环境等主要方面。 1.秘书职业 研究秘书职业,主要是研究秘书职业主体(即秘书)的内涵、分类,秘书职业的性质和特点,秘书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秘书职业的领域或层次分类,进而界定其相应的职业素养,即秘书资格。 秘书职业研究,尤其是秘书职业化研究,是秘书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即专业的、非业余性的工作。职业化是指从组织上、制度上及用人机制上使这一专业的、非业余性的工作形成分级分类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范围、有完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有规范的考核评定标准和有效的选拔用人机制等。目前在我国,公务秘书依然是秘书队伍的主体,鉴于公务员制度(党政机关秘书被纳入公务员体系范畴)、国营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可以说,其在总体上还远没有达到通盘推进秘书职业化的程度。 2.秘书机构 秘书机构(部门)是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中的综合性、辅助性工作机构,是管理中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领导者赖以指挥全局,推动各职能机构正常运转,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纽带。 研究秘书机构(部门),主要是在明确界定该机构功能作用的前提下,研究秘书群体的组成结构、运转机制、组织管理和自身建设等问题。 3.秘书职能 秘书职业存在的价值,取决于它特有的职能作用;其职能作用的实现,取决于秘书和秘书部门开展工作的状况。秘书工作就是为协助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而进行的日常执行和交办工作,以及其他具有秘书性质的工作。 秘书工作是秘书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秘书工作内容,秘书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秘书工作的规律或规律性问题。 4.秘书职能环境 职能环境是职能活动的基础。秘书的职能环境,是指一切影响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研究秘书的职能环境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从业者适应秘书职能环境,而且在于促进职能环境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秘书的职能作用。 秘书的职能环境总体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所在社会组织外部环境、所在社会组织内部环境、秘书机构内部环境。 以上几个方面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涉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涉及经济、科技、文化环境,涉及物质条件环境,还涉及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环境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秘书学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