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衣华鹏//张连兵//张鹏宴
页数:21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30344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土壤圈与生物圈作为一个自然地理系统,全面论述了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地球表面土壤与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全书共十章: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土壤基础知识,着重讲述土壤的组成、发生和土壤的性质;第六章至第八章为植物基础知识,分别阐述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群落;第九章、第十章叙述植被与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介绍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本书适合用作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土地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特色
本书将土壤圈与生物圈作为一个自然地理系统,全面论述了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地球表面土壤与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全书共十章: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土壤基础知识,着重讲述土壤的组成、发生和土壤的性质;第六章至第八章为植物基础知识,分别阐述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群落;第九章、第十章叙述植被与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介绍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 土壤基础知识
第二章 土壤剖析
第一节 土壤形态
一、土壤的概念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土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及其研究内容
三、土壤的形态特征
四、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分和空气
第三章 土壤性质
第一节 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土壤质地
二、土壤结构
三、土壤的一般物理性质
四、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性质
一、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构造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三、土壤的离子交换
第三节 土壤溶液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二、土壤的酸碱反应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四、土壤的缓冲性
五、土壤的热学性质
第四章 土壤发生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三、土壤发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的发生过程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二、土壤主要发生过程
第五章 土壤分类
第一节 世界土壤分类概述
一、以原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发生学分类
二、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
三、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
第二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一、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三、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植物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 土壤基础知识
第二章 土壤剖析
第一节 土壤形态
一、土壤的概念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土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及其研究内容
三、土壤的形态特征
四、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分和空气
第三章 土壤性质
第一节 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土壤质地
二、土壤结构
三、土壤的一般物理性质
四、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性质
一、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构造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三、土壤的离子交换
第三节 土壤溶液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二、土壤的酸碱反应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四、土壤的缓冲性
五、土壤的热学性质
第四章 土壤发生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三、土壤发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的发生过程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二、土壤主要发生过程
第五章 土壤分类
第一节 世界土壤分类概述
一、以原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发生学分类
二、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
三、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
第二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一、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三、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植物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