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陵
页数:34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32557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续篇,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一、起点:把翻转课堂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二、创新:构建智慧学习新体系;三、系统设计:“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设计;四、过程、评价与反思。《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一书具有信息时代微观教学论的性质,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技术支持这三者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对过去教学理解的扬弃与升华,对教师走上教学创新之路会有所启示、借鉴和帮助。
作者简介
金陵,1953年生,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原任馆长(2001—2010),《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微课程教学法创始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创始人。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1987年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2004年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曾任学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校长、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理事长等职。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部分 起点:把翻转课堂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第一章 多维度透视翻转课堂
一、从补课视频到翻转课堂,说明什么?
二、根据本质属性定义翻转课堂
三、翻转课堂没有“翻转”什么?
四、翻转课堂必须支持核心素养发展
五、深挖翻转课堂的学习意义
第二章 填掉“求知鸿沟”的意义
一、萨尔曼·可汗的贡献与局限
二、学习中存在着一道“求知鸿沟”
三、厉害了,“填沟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 创新:构建智慧学习新体系
第三章 让“微课程”回归自己的逻辑
一、两种不同的“微课程”
二、反省流行的“微课程”
三、重新定义“微课程”
四、梳理微课程与“微课”的关系
第四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型
一、三大模块:构建智慧学习新体系
二、运行模式:教学模型的实际流程
三、两个阶段:“线性”与“离散”的统一
四、超越历史:超越“先学后教”
五、两个主体:展开学与教的另一片天空
第三部分 系统设计:“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设计
第五章 系统设计的结构、任务与流程
一、什么是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的结构
三、系统设计的任务
四、系统设计流程图的奥妙
第六章 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任务单”
一、三份“任务单”之比较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任务单
三、分层解构:参透教材之妙方
四、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五、耦合匹配:任务设计咬住“达成目标”
六、问题导向:学习任务设计的重要策略
七、逻辑延续与终身发展:方法的意义
八、为什么要提供“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第七章 走向探索系统设计目标体系之路
一、汲取课程研究大师的智慧
二、架构学习目标设计新图式
第八章 如何开发“需求导向”的学习资源
一、案例:今天体验到当“差生”的痛苦
二、配套学习视频开发的第一要务
三、巧选视频录制的技术方式
四、PPT,快速录制好视频
五、视频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第九章 聚焦学生发展: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为什么要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二、课堂学习任务单的框架结构
三、目标与方法的设计
四、检测:凝聚课程理论精华、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五、进阶:走向“最近发展区”
六、微项目学习:撬动课堂学习创新的杠杆
七、好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怎样创意出来?
第四部分 实践组织:过程、方法与反思
第十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组织
一、组织课前自主学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三、课堂学习的时间安排
四、课堂学习的心理调控
五、开展实验的契机
第十一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渗透在课程微观组织中
二、成功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层标准
第十二章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反思
一、教无定法与学有规律
二、教学与技术
三、为教师准备实践的能力
四、跨界、创新与概念炒作
五、超越韩愈
六、靶向学习法浮出水面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多维度透视翻转课堂
一、从补课视频到翻转课堂,说明什么?
二、根据本质属性定义翻转课堂
三、翻转课堂没有“翻转”什么?
四、翻转课堂必须支持核心素养发展
五、深挖翻转课堂的学习意义
第二章 填掉“求知鸿沟”的意义
一、萨尔曼·可汗的贡献与局限
二、学习中存在着一道“求知鸿沟”
三、厉害了,“填沟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 创新:构建智慧学习新体系
第三章 让“微课程”回归自己的逻辑
一、两种不同的“微课程”
二、反省流行的“微课程”
三、重新定义“微课程”
四、梳理微课程与“微课”的关系
第四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型
一、三大模块:构建智慧学习新体系
二、运行模式:教学模型的实际流程
三、两个阶段:“线性”与“离散”的统一
四、超越历史:超越“先学后教”
五、两个主体:展开学与教的另一片天空
第三部分 系统设计:“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设计
第五章 系统设计的结构、任务与流程
一、什么是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的结构
三、系统设计的任务
四、系统设计流程图的奥妙
第六章 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任务单”
一、三份“任务单”之比较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任务单
三、分层解构:参透教材之妙方
四、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五、耦合匹配:任务设计咬住“达成目标”
六、问题导向:学习任务设计的重要策略
七、逻辑延续与终身发展:方法的意义
八、为什么要提供“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第七章 走向探索系统设计目标体系之路
一、汲取课程研究大师的智慧
二、架构学习目标设计新图式
第八章 如何开发“需求导向”的学习资源
一、案例:今天体验到当“差生”的痛苦
二、配套学习视频开发的第一要务
三、巧选视频录制的技术方式
四、PPT,快速录制好视频
五、视频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第九章 聚焦学生发展: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为什么要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二、课堂学习任务单的框架结构
三、目标与方法的设计
四、检测:凝聚课程理论精华、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五、进阶:走向“最近发展区”
六、微项目学习:撬动课堂学习创新的杠杆
七、好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怎样创意出来?
第四部分 实践组织:过程、方法与反思
第十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组织
一、组织课前自主学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三、课堂学习的时间安排
四、课堂学习的心理调控
五、开展实验的契机
第十一章 微课程教学法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渗透在课程微观组织中
二、成功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层标准
第十二章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反思
一、教无定法与学有规律
二、教学与技术
三、为教师准备实践的能力
四、跨界、创新与概念炒作
五、超越韩愈
六、靶向学习法浮出水面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