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中国翻译考察-(1966-1976)(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历史反思)

封面

作者:李晶

页数:213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100299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翻译研究学派的理论,将翻译研究的领域从语言学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对当代中国1966-1976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翻译史进行研究,主要参照了勒菲弗尔等人关于翻译受到意识形态制约的理论。

作者简介

李晶,女,1964年11月生,天津市人,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博士,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形似·神似——(汤姆叔叔的小屋)两译文对比赏析》、《美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的新发展》、《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成因探析》、《翻译与”眭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艾米莉·狄金森两首小诗的翻译》、《贯穿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意识形态操控行为》等。

本书特色

本书从“翻译的政治”这一“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对“文革”时期的中国翻译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整体考察,内容主要关涉翻译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的特征、翻译活动的整体状况、特定语境下的译作存在形态和译本特色、赞助人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译本的阅读和接受等。关注的焦点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政治意识形态如何在宏观上操控翻译活动,翻译活动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潜在反作用是什么,翻译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文革”翻译史研究缘起1.1.1 “文革”翻译史的时间界定1.1.2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总体特征第二节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研究现状1.2.1 文献综述1.2.2 文献总结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l.3.1 研究意义l.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概貌第一节 翻译活动的语境变量2.1.1 政治局势2.1.2 外交格局2.1.3 文艺动向第二节 翻译出版的总体状况2.2.1 整体趋势2.2.2 外译中出版趋势2.2.3 中译外出版趋势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趋势特点2.3.1 对内译介2.3.2 对外译介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本”研究第一节 翻译的委托和组织者——“赞助人”3.1.1 赞助人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3.1.2 赞助人的作用第二节 翻译的主体——“译者”3.2.1谁为”译者”
3.2.2 目标文本建构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3.2.3 译者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第三节 翻译的目标受众——”读者”3.3.1 特殊年代的读者3.3.2 没有空白——翻译与地下读书运动3.3.3 读者的解读:禁书年代里的“美偷渡”和“心灵反叛”第四章“文革”政治话语霸权下的译本特色——翻译的文本变量考察…
第一节 译本选择4.1.1 外译中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4.1.2 中译外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第二节 翻译策略4.2.1 文本的翻译形式4.2.2 译文的遣词造句4.2.3 加注和删改4.2.4 集体翻译与特殊署名第三节 译作评论4.3.1 译本的政治化解读4.3.2 工农兵对文学译本的阐释
第五章 “翻译的政治”——”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本性”探索第一节 翻译的政治与现实的政治5.1.1 “翻译的政治”5.1.2 翻译的政治与现实政治的“重合”第二节 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5.2.1 有形权力与翻译5.2.2 无形权力(意识形态)与翻译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和潜在效应5.3.1 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5.3.2 翻译活动的潜在效应第六章 结语第一节 研究回顾总结第二节 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翻译的定位6.2.1 文化稳定期与文化转型期翻译活动的“分水岭”6.2.2翻译在”文革”时期社会一文化大多元系统中的位置:边缘抑或中心
第三节 “文革”翻译史与西方译论:阐发与思辨6.3.1 “文革”对中国译学研究的影响6.3.2 从“文革”翻译史研究看”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6.3.3 译史研究方法论——由《翻译学归结论》所想到的第四节 余论附录l “文革”时期典型译本扫描图附录2 1966年至1976年出版翻译著作概况统计分析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中国翻译考察-(1966-1976)(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历史反思)》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