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封面

作者:黎世红等著

页数:3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74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不同于欧洲国家,具有东方社会的特点和规律。近代中国没有经过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在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共同趋势,但不能解释中国历史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特殊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本书在东方社会理论视角下,尝试探寻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规律,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以图有助于认清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黎世红,1966年生,重庆潼南人。1989年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现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发表论文20余篇,得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摘要或全文转载。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5项。论文曾获得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和重庆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奖励3次,获得校级科研二等奖3次,教学获得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市教委共同奖励1次。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不同于欧洲国家,具有东方社会的特点和规律。近代中国没有经过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在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共同趋势,但不能解释中国历史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特殊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本书在东方社会理论视角下,尝试探寻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规律,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以图有助于认清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未来趋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
一、亚细亚问题的由来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背景
三、马克思对东方国家历史发展道路的思考
第二节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
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学术理解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历史道路的特殊性
一、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历史道路的特定条件
二、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历史道路不适合东方国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社会发展道路选择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东方社会特征
一、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第二节 近代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一、中国未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二、近代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第三节 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救国方案的失败
二、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失败
三、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第五节 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一、国民革命道路的失败
二、东方社会条件下的中国革命特殊道路
三、对教条主义的批判
四、关于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中华共和国”预言实现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端
一、马克思恩格斯“中华共和国”预言实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第二节 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下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理论
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道路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
第一节 在东方农业国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二、东方农业社会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在改革开放中“摸着石头过河”
一、改革开放的方法论
二、改革开放在摸索中前进
三、“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
第三节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四节 在开放环境中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一、苏联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经验教训
二、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三、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
第五节 东方社会理论对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意义
一、东方社会理论揭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规律
二、东方社会理论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指导
第五章 在东方社会国情基础上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一、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容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道路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由来与演变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内涵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一、中国道路符合东方社会特殊规律
二、中国道路的成就
第三节 东方社会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的未来
二、中国道路符合世界历史的普遍规律
三、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历史的特殊规律
四、世界历史普遍规律与中国历史特殊规律的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