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君
页数:153页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8101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如何全部脱贫。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识别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扶贫。如何准确识别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行为特征,关键在于探寻科学、合理的农村贫困测度方法。本书不同于以往仅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来衡量和判断贫困人口的模式,而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贫困标准,并结合贫困人口的行为特征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及时反映县及县以下农村贫困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
作者简介
韩君,1980年生,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兰州财经大学“青年学术英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责任编辑,《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统计学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经济统计、环境与能源经济。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政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和参与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地厅级项目19项。荣获甘肃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最佳辅导教师”,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 “优秀指导教师”,第三届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兰州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兰州财经大学优秀教学奖。
本书特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如何全部脱贫。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识别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扶贫。如何准确识别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行为特征,关键在于探寻科学、合理的农村贫困测度方法。本书不同于以往仅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来衡量和判断贫困人口的模式,而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贫困标准,并结合贫困人口的行为特征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及时反映县及县以下农村贫困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关于贫困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贫困测度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贫困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贫困的内涵
一、中国的传统解释
二、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三、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
四、能力缺乏贫困
五、贫困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贫困测算的基本方法
一、相对贫困的计算方法
二、绝对贫困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贫困内涵与测算方法的探讨
第三章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节 生活质量的内涵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二、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理论
三、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第四章 基于生活质量视角的农村贫困识别模型构建
第一节 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
一、数据挖掘的内涵
二、学习的分类
三、概念的研究角度
四、学习的方法
第二节 贫困识别方法的比较
一、决策树模型
二、随机森林模型
三、逻辑回归模型
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五、模型的评价与选择
第三节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农村贫困识别模型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第五章 普通农户生产生活特征研究
第一节 基本特征
一、性别比状况
二、婚姻状况
三、文化程度状况
四、农村在校学生占比情况
五、农户外出务工状况
六、从事农业生产天数状况
七、从事农业生产类型状况
八、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状况
九、从事非农产业状况
十、空巢老人情况
第二节 生活特征分析
一、居住状况
二、信息化状况
第三节 生产特征分析
一、参加农业保险情况
二、经营牧草地情况
三、流转耕地用途
四、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状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规模农户生产生活特征研究
第一节 基本特征
一、性别比状况
二、婚姻状况
三、文化程度状况
四、农村在校学生比例情况
五、外出务工状况
六、从事农业生产天数状况
七、从事农业生产类型状况
八、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状况
九、从事非农产业状况
十、空巢老人情况
第二节 生活特征分析
一、居住状况
二、卫生状况
第三节 生产特征分析
一、畜牧业经营状况
二、空间异质性分析
三、土地流转状况
四、经营牧草地状况
五、农业经营单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普通农户与规模农户特征比较研究
第一节 基本特征比较
一、婚姻状况存在差异
二、文化程度几乎不存在差异
三、在学生在校比例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四、从事农业生产时长存在差异
五、从事种植业方面存在差异
六、规模农户务工比例低于普通农户
第二节 生活特征比较
一、居住状况
二、生活用能状况
第三节 生产特征比较
一、流转耕地用途
二、经营牧草地情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生活质量标准的甘肃农村贫困分布测算
第一节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
一、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及检验结果
二、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特征
第二节 贫困人口分布的绝对数分析
一、相关概念解释
二、贫困人口分布的绝对数分析
第三节 贫困人口分布的相对数分析
一、相关概念解释
二、贫困人口分布的相对数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