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丰明
页数:387页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20298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探讨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问题的理论著作, 旨在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 详细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发展过程与演变状况, 深入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体系, 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研究与利用建立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简介
蔡丰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城市民俗研究”特色学科带头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首席专家。专业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与体系建设、社区发展与文化产业等。主要著作有:《江南民间社戏》《上海都市民俗》《吴越文化的越海东传与流布》《城市语境中的民俗保护》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探讨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问题的理论著作,旨在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详细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发展过程与演变状况,深入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研究与利用建立研究基础。本书是一部关于探讨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问题的理论著作,旨在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详细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发展过程与演变状况,深入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研究与利用建立研究基础。
本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作者主要从本质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维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它们是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中最为本质的核心内涵。在书中,作者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统一关系,其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是一种运用“图谱”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理、归纳、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另一方面又着重于现代,并从传统理念、方法与现代理念、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理论与方法体系建构的整体性思考。其二是中国与世界的统一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文化理念以来,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加入了世界非遗保护的公约之中,这为中国非遗保护事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构又必须是在符合中国本土国情,体现中国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构中,作者特别强调中国自身的立场,并从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材料运用等方面充分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非遗保护方面的大量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创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要想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体系,仅仅依靠现有的工作实践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在对大量的现有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抽象出一套可以用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实践进行指导的系统、宏观的理论思想与研究方法体系,包括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本质内涵、形态特征、分类标准、研究方法、功能价值等。而在书中作者正尝试建立这样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现代学科研究与方法论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工作真正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具有更强的学术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中外图谱编制实践及其理论探索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图谱编制实践及其理论探索
第二节 欧洲的民俗地图编制实践与理论
第三节 日本的民俗地图编制实践与理论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本质内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谱化表达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化表达的内容对象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化表达的方法手段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图像理论
第一节 图与图像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 图谱图像的功能特点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非遗图谱的图像表达及其现有样式
第四节 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图像表达体系的基本构想
第五节 非遗图谱图像体系的编制原则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谱系理论
第一节 谱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我国传统图谱的谱系形态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内容对象与表现形式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层级结构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建立原则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内容结构
第一节 非遗资源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非遗资源的时间结构
第三节 非遗资源的时空交互结构
第四节 非遗资源的文化结构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型研究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类型体系的基本构想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类型体系案例分析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功能价值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功能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价值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体系与操作方法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体系设计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的技术运用方法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与知识图谱绘制技术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数字化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