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长城拥抱黄河

封面

作者:宋和平,高晓梅著

页数:301页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555186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长城拥抱黄河

内容简介

本书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社会科学普及专项’重点项目’”、“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书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几字湾”和长城为主要内容,以写真和写实为特点,集历史故事性、文化旅游导引性为一体。书稿包括“万里长城七次拥抱黄河”“长城自古奔黄河”“长城围着黄河转”“黄河变绿迎长城”等内容,图文并茂,介绍了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长城和黄河相关的地理特点、历史故事、生态建设等内容。

作者简介

宋和平,资深媒体人、智库专家,出生在内蒙古黄河岸边。在《纳税人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商报》担任过副总编、总编辑,发表各类作品200余万字。现任凤凰卫视北亚地区记者站总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曾获“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和“呼和浩特道德模范”称号。

高晓梅,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内蒙古文物学会特聘专家,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智库专家、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长城保护宣传和长城文化价值志愿宣讲工作,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 “青城好人”、呼和浩特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书特色

《长城拥抱黄河》一书不仅引用了诸多数据资料,而且运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和当代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构,在历史变迁中的内涵深化及多元化解读,让我们在感叹长城恢宏、黄河温婉的同时, 能深刻领悟到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深远影响力。让我们对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共同发展、相互影响有了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内蒙古地区风土人情的探索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宝贵的启示和收获,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与环境责任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目录

第一章 万里长城在内蒙古五次拥抱黄河
第一节 两省三市处,长城深情拥抱黄河
第二节 “鸡鸣三省”之地,“长城双龙”抱黄河
第三节 黄河刚进草原,赢得长城的拥抱
第四节 战国秦长城在鄂尔多斯市十二连城拥抱黄河
第五节 金长城在包头市沙尔沁村拥抱黄河
第六节 三代长城环抱黄河
第七节 长城在“几字弯”两侧拥抱黄河
第八节 长城定夺塞上塞外与口里口外
第二章 长城自古奔黄河
第一节 战国赵长城:义无反顾直奔黄河“几字弯”
第二节 战国燕长城:初心守卫黄河奔大海
第三节 战国秦长城:最早直接与黄河“会晤”
第四节 秦长城:生来守护黄河“几字弯”
第五节 两汉长城:万里奔波为黄河
第六节 北魏长城:千里跃进向黄河
第七节 北宋长城:站在河西望河东
第八节 西夏长城:大漠西河建大墙
第九节 金界壕:一路向西找黄河
第十节 明长城:从大海赶来抱黄河
第三章 长城围着黄河转
第一节 东西南北长城拜倒在黄河的“石榴裙”下
第二节 呼和浩特南北长城爱黄河
第三节 鄂尔多斯长城左右开弓向黄河
第四节 巴彦淖尔千里长城怀抱黄河最北端
第五节 包头水旱码头望长城
第六节 乌海先有长城后建“水城”
第七节 阿拉善长城黄河齐听驼铃声
第八节 乌兰察布大墙护着水源地
第四章 黄河变绿迎长城
第一节 终于见到黄河“澄清”时
第二节 植绿增蓝,染绿黄河水
第三节 长城与黄河缘何受到沙尘暴的“冷落”
第四节 蒙晋大水库,沉淀小泥沙
第五节 冬春时节看冰凌
第五章 长城偏爱黄河“几字弯”
第一节 黄河最北在五原
第二节 分水高岭贺兰山
第三节 民族融合最前沿
第四节 河套要地环河转
第五节 农牧地理分界线
第六节 国家“能源之湾”
第六章 黄河分界选青城
第一节 百万岁的黄河养育了50万岁的大窑人
第二节 黄河上游、中游分界点情定呼和浩特
第三节 黄河航道枢纽之城
第四节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第七章 “抱出”中华文化同心圆
第一节 和合爱国
第二节 农牧融合
第三节 草原都市
第四节 团结奋斗
第五节 开放包容
第六节 商业文化
第七节 和亲共荣
第八节 非遗融通
第九节 绿色生态
第八章 黄河长城联手创造的文化符号
第一节 内蒙古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城市——云中城
第二节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
第三节 北魏建立的第一个都城——盛乐
第四节 湮没于历史中的君子津浮桥
第五节 流传甚广的民歌——《敕勒歌》
第六节 “中国第一松”——准格尔旗油松王
第七节 黄河上的千年古渡——河口古渡
第八节 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河套灌区
第九节 黄河会盟文化的标志之一——王爱召
第十节 遍布长城的阴山山脉
第九章 黄河第一湾
第一节 最“牛”黄河湾
第二节 黄河、高原、草原联手缔造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节 最长“河边长城”起点河湾
第四节 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榜上有名
第五节 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一马当先
第六节 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抢占鳌头
第七节 三个“国字头”古村落强力支撑
第八节 地理分界线上的标志性符号
后记 两千岁的长城拥抱百万岁的黄河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长城拥抱黄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