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乐记》精神研究

封面

作者:中联华文薛永武

页数:250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68768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中西比较的学术视野,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重维度出发,在视域融合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体系中重新对《乐记》进行价值定位,对文本进行多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阐释,多角度阐释和挖掘了《乐记》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乐记》文化图式礼乐相融的协同性,把握文本的文化图式、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乐的生命本体论、艺术发生论、文艺创作论、创美主体论、文艺伦理论等重要美学内涵,揭示了《乐记》鲜活的生命精神、哲学的chaoyue精神、深刻的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

薛永武,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文旅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多年担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文艺学和美学等方面教学和研究。出版著作15部,合作出版13部,发表文章16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200多家网站转载或评价和介绍了科研成果。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海洋报和经济导报报道了专访。

目录

绪论
一、《乐记》的经典性
二、《乐记》的作者辨析
三、《乐记》的文艺美学性质
四、《易传》对《乐记》的影响
五、《乐记》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礼乐相融的文化图式
第一节中国古代视域中的礼乐研究
一、中国古代视域中的礼文化
二、中国古代视域中的乐文化
第二节礼乐文化图式相互渗透融合
一、礼乐文化的协同性
二、礼中有乐:乐是礼的律动
三、乐中有礼:礼包孕着乐的内涵
第三节礼乐文化图式的有机统一
一、相通相融的礼乐文化
二、乐内礼外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天人和谐的和合阐释
第一节和合哲学视野中乐的阐释
一、天地相和视域中的乐
二、天地相和的大和合观
三、效法天地的大乐观
第二节“乐者敦和”:天人合一的多维阐释
一、天人合一是“乐者敦和”的理论渊源
二、天人合一的丰富意蕴
第三节从格式塔视域看心物同构
一、《乐记》心物同构的彰显
二、比德、象征与心物同构
第四节从动力定型看“以类相动”
一、以类相动的前理解是感应论
二、从审美动力定型看以类相动

第三章“乐由中出”的生命本体论
第一节感物而动:诗歌舞的内生动力
一、从感于物到心物互动的不可逆过程
二、诗歌舞是心之动的外在显现
第二节乐以治心:乐对人性的回归
一、乐为生民之道
二、大乐必易的美学内涵
第三节乐和民声:大众审美文化的自觉
一、乐要超越口腹耳目之欲
二、乐体现了人为之节
三、乐具有异文合爱的美学内涵
第四节乐同民心:审美的共同性
一、乐者为同的美学内涵
二、穷本知变的美学内涵
三、“乐之道”的生命美学

第四章“唯乐不可以为伪”的文艺创作论
第一节从“三音”看“唯乐不可以为伪”
一、“治世”“政和”之“音安以乐”
二、“乱世”“政乖”之“音怨以怒”
三、“亡国”“民困”之“音哀以思”
第二节乐是情感的审美彰显
一、乐因情而生
二、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和谐统一
三、乐心互动之的真实品格
第三节“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以美导善
一、“物至知知”与“唯乐不可以为伪”
二、反对“郑卫之音”等“溺音”
三、倡导“雅颂之声”等“德音”

第五章乐得其道的创美主体论
第一节圣人作乐与“先见”
一、创美主体的身份确认
二、创美主体要有正确的“先见”
三、创美主体要“慎所以感”
第二节创美主体的情感好恶有节
一、预防“好恶无节”的异化
二、高扬和谐之情
第三节创美主体要以道制欲
一、对欲望的理性解读
二、对欲望的理性升华

第六章“惟君子为能知乐”的文艺伦理论
第一节是否知音:人与动物的区别
一、人与动物区别的美学阐释
二、人性对动物性的超越
第二节是否知乐:君子与众庶的区别
一、从“知音”看“众庶”的美学素养
二、从“知乐”看“君子”的美学素养
第三节乐以象德:观其舞而知其德
一、乐是道德的象征
二、追求人道的大道德观
三、“天下皆宁”的人类社会理想

结语

附录《乐记》原文与译文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乐记》精神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8818.html